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校园欺凌:成长中的青春噩梦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邵小桐 董楠 石健 | 发布时间: 2017-04-28 09:57
校园欺凌受害者:挨打从“闹着玩”开始
 
  校园欺凌,一个掺杂着泪水、疼痛与忧伤的话题。就在前不久,辽西某县发生校园欺凌案,一位15岁的少年多次遭到校园暴力,致使胳膊骨折。为何校园欺凌屡屡发生?如何能够从源头化解校园欺凌?带着诸多疑问,记者的采访从这位15岁少年遭遇校园暴力开始切入,试图找出答案。
 
  【闪回】
 
  在操场的角落,一位胳膊缠着绷带的孩子面无表情,默默地站在那里。笑不起来,眼神中充满无助和灰暗。
  他叫明明(化名),辽西某县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太喜欢与周围接触。“如果不是这一次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我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他每天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是从何而来!”明明父亲对记者说。



开展校园普法预防校园欺凌
 
  噩梦开端:从闹着玩到每天挨打
 
  谈起这件事,还要追溯到明明留级之后,也就是一年前。一年前,明明因学习成绩差留了一级,来到新班级后,明明曾向家长表示定会努力学习,并和周围同学处理好关系,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但事情并不像所有人想象的那样顺利。
  明明虽然比班级的同学年长一岁,但其身材矮小,胆子小,又有高度近视。来到新班级后,他总感觉同学们对他有所排斥,不愿与他玩,对此,他的情绪十分低落。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明明非常渴望身边有几个朋友来排除这种寂寞感。
  像明明一样大的孩子在一起经常打打闹闹,摔倒了,身上蹭破皮了,这种事情也非常常见。一次,明明在和同学玩耍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我也说不好大家在玩什么游戏,就是在一起闹着玩,有点像警察抓小偷,几个同学一起在后边追我,追上后就把我撂倒了,然后踢我。”明明告诉记者,当初他感觉这就是大家闹着玩,可能是手重了一点,才使他的胳膊腿都淤青了。
  然而,这只是明明噩梦的开始。从这之后,明明每天都在玩着类似于“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每次他都是被打的“小偷”。因此,明明回家时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淤青,每次明明父亲问他的时候,他都说这是和同学闹着玩弄的。明明父亲平时工作繁忙,对此也没有多想,可是,一年后的一次事件让明明全家进入了一场噩梦!
 
  家长的心痛:孩子的胳膊被打折
 
  就在一个多月以前,明明父亲接到了来自学校的电话:“你家孩子被打了,快来学校看看吧!”听说此事,父亲立即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火速从乡下开车赶往学校,来不及了解具体情况便将明明送到了该县人民医院。
  “医生诊断明明胳膊三处骨折,当晚医生就为他做了手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明明母亲的眼泪仍在眼眶里打转。
  前不久,记者赶到了该县人民医院,那时明明已经做完了第一次手术,精神状态还不错。但当谈起被殴打的事时,明明却把头转了过去。无奈下,记者只好在下午再次来到了该医院。
  在医生看来,此时明明的伤痛,除了外伤,更重要的是心痛。在这时打开心结,尤为关键。对此,记者也试图打开明明的心结。
  经过父母的劝说后,明明终于同意向记者讲述他那段惨痛的经历。
  明明告诉记者,事发之前他已被同学殴打一年之久。事发当天,他在校内散步,没有招惹任何一名同学。这时,六名同学突然向他跑了过来,基于此前的事件,再加上本能反应,明明立即向教学楼奔跑,希望躲过一劫。但由于个子矮小,跑得又不快,明明很快就被同学们追上了,紧接着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我双手抱头躺在地上,生怕他们打到我脑袋,受伤更重,后来趁他们不注意起来了,并继续向前奔跑。”但让明明没想到的是,在跑到学校花池旁边时,他又被这些人抓到了,而且殴打得更加严重了。
  “当时我就感觉胳膊不能动了,可能是他们打累了,过一会儿就停了。”明明含着眼泪对记者说。
  当记者问明明,为何被殴打一年还不告诉老师时,明明表示,他害怕告诉老师后被打得更严重,所以一直瞒着父母和老师。
  暴力之下的沉默,让这起事件变得冷酷无情。
 
  学校正在积极处理此事
 
  当日下午,记者从医院离开后,立即赶往了明明所在的学校,并见到了负责此事的班主任。明明的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明明在校时候不怎么活泼,可以说是比较内向。
  事情发生后,学校立即找到了涉事学生和家长,并帮助明明家长与其协商医药费等赔偿事宜。“这种事情发生后,我校绝不会逃避,一定会积极处理此事,给明明和他父母一个公平公正的说法。”该校负责人对记者说。
  明明父亲告诉记者,这件事发生后,学校确实一直在积极处理,并帮助他找来了涉事学生家长,开过数次会议。经过学校的努力后,部分学生家长同意了赔偿要求。
  如今,在校方的积极努力下,明明家属已经得到了赔偿款,其中一部分由学校支付,一部分由涉事家长支付。
  近日,记者再次拨通了明明父亲的电话,其父亲告诉记者,如今明明的伤已基本痊愈,现已回学校上课,另外几个孩子也回到了学校上课。回到学校后,老师将几个孩子找到了一起,批评教育的同时,重点对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普及。“现在好了,我儿子不但回到学校上课了,还和同学关系相处得融洽了,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他在学校也渐渐活泼起来了。”明明父亲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在我省多地都出现过校园欺凌事件,而此类事件在农村和留守儿童中更为频发!
  抚顺市望花区八纬路小学有许多留守儿童,伟伟就是其中之一。记者了解到,因伟伟父亲在国外打工,他只能跟随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和智力不健全的妈妈一起生活。由于他本人智力也不是太健全,所以学习成绩十分不理想。致使在班级中同学们都叫他“傻子”,还经常有人欺负他。
  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不能不让人深思。



学校组织开展校园欺凌专题普法讲座
 
  “班霸”的有心伤害
 
  “儿子刚做完手术那两天夜里,我都是抱着他睡的,一个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子,就那么虚脱地躺在我怀里,一会儿一喊疼,我那心真比刀割的还疼!”说起儿子经历的痛苦,虽然已过去多日,但身为妈妈的张女士再次提起,还是心如刀绞,双手紧紧地攥着,眼里噙满泪水。
  张女士的儿子叫小浩(化名),是沈阳某重点中学三年级的学生。据张女士称,小浩平日在学校里从不惹是生非。“虽然我儿子不是什么尖子生,但是个特别懂事乖巧的孩子,这一点他的老师和同学都可以作证。”
  张女士告诉记者,小浩他们班有一个学生叫小光(化名),这次小浩就是被小光从背后猛地推倒,才导致双侧鼻骨骨折,门牙摔折一半,经公安医院鉴定已达轻伤。
  “事发后,班主任老师给我打电话,我当时吓得腿都抖了,从单位到孩子学校这一路上心一直悬在嗓子眼上,因为没看到儿子,不知道他伤的到底有多严重。”张女士回忆,“等我急匆匆赶到学校,看我儿子待在教室里,鼻子又红又肿,口鼻处还残留着血迹,我第一反应是赶紧去医院。”
  张女士说,这个叫小光的同学已经不是第一次欺负小浩了,在初二的时候,小光还在教室里让小浩脱裤子,羞辱小浩。
  “我儿子上学从来不带钱,我问他为啥不带,他说小光会翻书包、翻衣兜拿他的钱,而且不止拿小浩一个人的,其他同学的钱他也会拿。”张女士气愤地说,“不仅如此,小光还向其他同学杯子里吐痰,拿同学的笔不还,他还曾带刀上学。”
  张女士很费解:“像这种孩子怎么还能继续留在学校里?这对其他同学而言就是一种威胁、一种伤害。”
 
  【问号】
  校园欺凌缘何频发
 
  那么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记者发现,校园欺凌与中小学生社会心理状况有着直接关联。在家长日常的溺爱纵容或关爱缺失、学校教育中的“分数中心”导向、游戏中暴力信息的泛滥成灾、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一些中小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沟通障碍,导致其在社会交往中容易形成自卑、怯懦、孤僻或者骄横、偏执等不良倾向,这些中小学生容易引发校园欺凌行为,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
  去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曾根据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案件,对中国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
  按照报告给出的研究结果,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在中国发生的地域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城市、农村均在其内,频次十分密集,绝对数量巨大。
  具体来看,报告分析,现有案例大多数发生在学校外人烟较少的地方,在学校内的多在教室外,如操场或走廊。发生时间是课间或者放学后。绝大部分的欺凌案件均为多(欺凌者)对1或少(1至2人),受欺凌者在曝光视频或文字描述中多选择沉默和忍受,不告诉老师,也不求助于家长。
  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起因,报告列出的原因包括欺凌者看对方不顺眼,因为觉得对方长得丑,或者怀疑对方跟自己喜欢的异性走近一些,还有因为对方失误踩到自己,等等,原因众多,且千奇百怪。
  其实,随着校园欺凌事件曝光频度的增多,社会舆论也开始聚焦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在舆论针对校园欺凌案件的原因分析中,诱发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暴力行为的原因多元。如家庭、社会成长环境中负面因素影响和法制教育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以及针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行为管教执法力度不够,等等。
 
  【破题】
  先迈出“说出来”这一步
 
  3月6日,开学季,沈阳市大东区教育局、大东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的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法治宣传校园行暨“向校园欺凌说不”国旗下法制演讲活动,在沈阳市大东区静美小学教育集团启动,该校向首批学生监督员正式颁发了聘书。
  学校介绍,这批监督员全部由六年级学生担当,选取的都是身体高大强壮、有正义感、在同学中有威信的男同学。监督员中个头最高的闻家啟告诉记者:“学校先对我们进行培训,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后我们在学校如果发现故意欺负人的同学,就会及时上前制止,如制止不成功就要反映给老师,请老师帮忙。”
  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
  大东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室科长吕倩竹表示,首先,第一时间告知父母、老师。很多同学挨欺负了,跟谁也不说。这样只会增加自己内心的痛苦。说出来不是为了告状和报复,而是需要通过父母和老师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强调的是第一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越早当事人的回忆越清晰,越早被欺凌的证据越容易收集。
  其次,积极接受心理疏导和治疗。校园欺凌的一个很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心理问题,比如被人打后,不敢去学校,不敢见人,一说去上学就恐惧,这就是心理问题。心理医生会用一些方法把受害者的心结打开,使其回归正常。最理想的是争取不要让这件事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痛苦的痕迹,否则可能导致行为的偏差。
  第三,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不是教学生一定要对人出拳头。只有自己更自信更强大,别人才不会欺负你。如果是体力问题,那就加强锻炼,使自己身体强壮。如果是与人相处的问题,多与他人沟通交流,积极融入集体生活。如果是自身认识问题,那就多读书,涉猎知识广泛一些,用智慧对抗暴力。
 
  【办法】
  启动校园欺凌立法
 
  不少人都有欺负同学或被同学欺负的经历。有些案例,手段之残忍,令人怀疑施害学生的心理已到了极度扭曲的地步。最严重的,是致人死亡。最新一则相关消息是广西15岁少年被昔日小学同学殴打致死后,给打人者递钢管的“(前)防暴队员”因“批捕程序未通过检察机关审查,两人如今已被取保候审”。
  一旦出了问题,可以参照的只有《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少数很笼统的法律,一般由学校或派出所协调家长解决。即使对造成严重伤害的施害者,依照《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六周岁的,若非杀人、强奸、投毒等罪行,一般不予刑事处罚,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但即便这种“教养”,跟进措施也不足。
  带来的严重后果有两个:一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倾向于施害者,未成年受害者的正义反倒被更严重地损害。二是无论家长、教师还是学校,面对这类事,都认为只是“小孩子闹矛盾打架而已”,不理解少年之间怨恨与暴力的严重性,没有被校园暴力所震醒。面对严重的青少年暴力,成人世界需要警醒。
  记者发现,目前,教育部正研究起草《学校安全条例》,研究制定《加强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和供教师和家长使用的《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预防指导手册》,帮助各地开展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
  “媒体视野中的校园欺凌事件,有一些已经上升到比较严重的极端校园暴力,会受到《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裁,反而是那些时常发生、边界不清的校园欺凌行为其危害性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许身健认为,启动校园欺凌立法十分必要,通过立法厘清校园欺凌的边界,把极端事件从校园欺凌中剥离出来,更有利于用法治手段破解校园欺凌治理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