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本溪寒门学子杨博文跟“警察爸妈”拍下合影。
“尊敬的公安局长:您好!我是受本溪市公安局民警资助三年的高中毕业生,我叫杨博文。……臧爸爸和关妈妈的帮助,不只是让我读完了高中,更让我心里有了一个念头:要像他们一样,帮助别人,回报社会。他们做的事,让我看到了警察的责任和担当。这份对人民深沉的爱与无言的守护,如明灯照亮我的内心,让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渴望奔赴的方向:我渴望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以同样的赤诚守护脚下的热土。……”
信中的臧爸爸和关妈妈,是本溪市公安局平山分局民警臧喜晖、关雪莲夫妻。3年前,他们给杨博文第一次送去暖心包裹,寄件人一栏只写着“本溪公安”。3年后,杨博文一笔一画写下给本溪市公安局局长的一封信,写下了一个寒门学子的感激与崇敬,还有成为警察的志向与决心。
7月31日,杨博文收到了辽宁警察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赶到公安局通报喜讯,也同他的“警察爸妈”一起拍下了他的“人生照片”。
3年,甘做“隐形的翅膀”
2022年秋,在一堂校园法治课上,关雪莲注意到教室角落里始终低着头的小杨(杨博文)。
课后,她从小杨的班主任那里得知:十多年前,小杨的爸爸抛弃了他和妈妈,妈妈遭遇一场车祸后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还每天都神志恍惚,母子二人挤在简陋的小屋里,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很多次,小杨动了辍学的念头,想出去赚钱支撑这个家。
听说小杨虽然生活拮据但品学兼优,关雪莲告诉自己不能坐视不理。当晚,关雪莲将小杨的情况告诉丈夫臧喜晖,夫妻二人当即决定:“一定要帮这个孩子走出困境!”
隔天,夫妻二人没有声张,联系小杨的班主任后便开始默默资助小杨。
为了节约小杨的上下学时间,夫妻二人出资为小杨母子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每个月,夫妻二人都让班主任将生活费转交给小杨。
寒冬的棉衣、夏日的跑鞋、课堂用的文具、模考前的错题集……3年里,数不清的包裹寄到小杨家里,每一样都是小杨需要的。
为了避免给小杨带来压力,夫妻二人一直以“本溪公安”的身份邮寄。没想到,这一次次出现在包裹上的4个字,竟在小杨心里种下了成为警察的梦想种子。
藏蓝,最坚实的后盾
高三下学期,巨大的学习压力令小杨焦虑倍增,经常睡不好觉,成绩也受到很大影响。
一天,班主任说帮他联系了一位心理咨询师,见了面,小杨才知道这就是一直默默资助他的人。
原来,听说小杨的情况后,身为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关雪莲决定现身,做小杨的专属“心理护航员”。
见面时,她敏锐捕捉到小杨的情绪波动,用温暖的话语和专业的方法为他卸下重负:“处理现场危机,警察需要冷静;面对人生大考,一样要稳住阵脚!”
她独创的“压力分解战术”,将复杂的复习任务拆解为清晰的行动步骤,就像梳理案件线索一样,引导小杨进行“证据链”式知识复盘。
她用专业解开了小杨的困惑,让他放下了思想包袱,更让他看清了前行的方向。
高考前不久,小杨的妈妈生了场病,小杨因担心而分心。关雪莲夫妻二人主动担起照顾小杨妈妈的重担,成为小杨的“定心神针”:“孩子,你只管向前冲,家里有我们在!”
高考第一天,关雪莲加入送考队伍,在考场外为小杨做最后的心理调适。
6月9日,考完最后一科,走出考场的小杨瞬间怔住——考场警戒线外,等待他的不只有妈妈,还有两个穿着警服的人,他们是他这3年来最坚强的后盾。
“‘本溪公安’来接我们的斗士凯旋!”臧喜晖洪亮的声音穿透喧嚣。小杨狂奔过来,与“警察爸妈”紧紧相拥。
传承,是最好的回报
7月,小杨郑重地填写提前报档志愿——辽宁警察学院,这也是臧喜晖和关雪莲的母校。
面对记者,关雪莲说,“我和爱人只是单纯地希望这个孩子不要因为家境的窘迫影响学习,从未想过要什么回报,所以一直没告诉他我们的姓名。小杨日后能成为一名警察,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警察就是我的家人,警徽就是我的信仰!我要穿上这身藏蓝,把这份爱和力量传递下去!”捧着录取通知书,小杨动情地说,“是臧爸爸、关妈妈让我明白,警徽不仅能惩恶扬善,更能托起希望。我要像他们一样,去守护更多的人!”
这一刻,警魂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