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规范监管有力度 精准帮扶有温度——沈阳创新社区矫正“1+2+3+4”模式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李长生 本报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25-08-04 10:20

  “嘀——”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沈阳市大东区社区矫正中心的大屏幕上立即弹出一条预警信息:社区矫正对象张某的活动轨迹出现异常。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不到10分钟就通过手机定位和视频连线确认了具体情况。这是沈阳市“智慧矫正”工作的场景。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沈阳市司法局坚持党建引领与社矫业务双融双促,不断健全社矫监管体系,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帮扶质效,创新推出“1+2+3+4”系列举措,精心打造“管得住、矫得好、零事故”沈阳特色品牌。

浑南区司法局联合浑南区人民检察院邀请心理咨询老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辅导。

浑南区司法局联合浑南区人民检察院,邀请心理咨询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辅导。

  一个目标

  体系化建设筑牢根基

  “我们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社区矫正工作全过程。”沈阳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沈阳市已构建起完备的社区矫正组织体系,设立1个市级、13个区县(市)级社区矫正机构,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不仅如此,沈阳市两次修订《沈阳市监督管理标准化规范》、制发《沈阳市教育矫正工作指南》、形成《沈阳市社区矫正工作操作流程表》,厘清职责边界,逐级明确责任,已形成了完整的责任链条。

  两类人群

  精准帮扶彰显温度 

  “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在铁西区社区矫正中心,24岁的小王眼含热泪对心理咨询师说。因一时冲动触犯法律,这个大学生曾一度自闭。铁西区司法局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人一档多方案”,不仅安排为其提供专业心理咨询,还为其联系了实习单位。

  “我们加大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力度,针对现有对象成立了个性化矫正小组,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并根据管理级别及家庭变故、心理波动等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做到‘因人施矫’。”浑南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沈阳市司法局有效组织社区对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这两类重点人员开展帮扶工作。目前,全市社矫机构积极探索“矫行”与“正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社矫对象自觉遵守制度:市一级组织策划的“春风送暖,‘矫’出成效,‘正’当其时”活动,和平区开展“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聚‘和’社矫互助力量”捐助活动,沈河区、苏家屯区、法库县到养老院开展义务劳动。  

  三级联动

  协同治理形成合力

  “咚咚咚”,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响起。辽中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和社区党员志愿者一起来到社区矫正对象老张家进行走访。“老张,我们来看看您最近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快请进!上次你们帮我联系的保安工作,我已经通过试用期了。真是太感谢了!”

  康平县在矫人员于某为司法所送来锦旗,满怀深情地说:“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引导,以前不懂法,走歪道挣钱,想想都后怕,现在走正道挣钱,我很快乐。”

  沈阳市实施“党建+矫正”双融双促工程,将“党派我来的”主题实践活动与“敲门行动”有机结合,全覆盖式走访重点人员。构建“党组牵头—支部落实—党员带头”三级责任体系,全面分析研判客观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准安全稳定风险隐患关键点,完善安全稳定风险隐患防范举措。

  四化建设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走进新民市社区矫正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信息。“我们实现了‘行知去向、动知轨迹、违规警示’……”工作人员一边操作系统一边介绍。

  沈阳市司法局全面依托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推出“每日巡台”工作机制,全市社矫系统每日不定时进行网上巡查,坚持365天“不打烊”,及时办理各项流转业务及处置各类预警信息,实现平台“六项重要预警”即时清零。

  如今,沈阳市司法局以省级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建设为切入点,以“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智慧化”为目标,全面提升全市“智慧矫正”工作水平,已实现13个区县(市)省级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全覆盖。“我们要让科技有温度,让监管有力度,让帮扶有深度。”沈阳市社区矫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