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小案不小办:“伤疤地”变好粮田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邵小桐 | 发布时间: 2025-11-18 09:14

  日前,沈阳市沈北新区清水台街道后屯村的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刚刚完成收割的玉米田里,齐整的茬口诉说着耕耘的硕果。沈北新区人民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干警驻足田边,望着这片重焕生机的土地,眼中满是欣慰——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块“伤疤地”。

整改前 涵洞未对齐水渠 水流冲毁农田无法耕种

整改前,涵洞未对齐水渠,水流冲毁农田无法耕种。

整改后 涵洞笔直顺畅衔接水渠 农田恢复种植

整改后,涵洞笔直顺畅衔接水渠,农田恢复种植。

  巡查发现农田异常

  时间回溯到2025年4月,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沈北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开展高标准农田常态化巡查。行至后屯村时,承办检察官李雪松敏锐发现远处农田中异常的凹陷,走近查看发现,平整的农田里赫然出现一个直径近三米的大坑,旁边还分布着一个一米见方的小坑。这些坑洞不仅给田间作业的村民带来安全隐患,更直接破坏了耕地的完整性,影响春耕生产。

  检察干警随即展开细致勘察,终于发现问题根源——一处农田涵洞。正常而言,这个涵洞能够连接公路两侧农田的排水渠,在没有堵塞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保障排水渠正常排水,为何反而出现流经涵洞的水冲毁农田的情况呢?

  勘验现场固定证据

  经核实,该涵洞本应笔直连通公路两侧排水渠,却因出水侧与下游渠体衔接存在角度偏差,导致排水受阻。水流被迫冲击农田后才能汇入下游,长期冲刷形成了坑洞,若不及时整改,夏季汛期来临后极可能造成更大面积农田损毁。

  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涵洞“跑偏”看似小事,实则关乎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大局。沈北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迅速行动,全面勘验现场、固定证据,第一时间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对涵洞实施标准化改造,提升排灌效能。

  “检察建议不是找茬,而是携手行政机关共同守护老百姓的‘饭碗’。”李雪松表示,制发检察建议的目的就是要与行政机关形成保护农田的合力,督促其依法履职,尽快消除隐患,绝不能耽误农业生产。

  推进整改消除隐患

  在检政双方的协同发力下,整改工作高效推进。不到两个月时间,原来“走歪路”的涵洞被拆除重建,新涵洞笔直通畅,彻底解决了排水难题。修复后的农田及时种上了秧苗,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然而农田修复成功与否、“歪脖子”涵洞整改效果是否长期良好,最终还得交由时间检验。为检验整改成效,2025年10月27日,沈北新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曾经的坑洞已变成玉米田,收割后的农田平整开阔,标志着这场农田保卫战取得圆满成功。

  记者手记

  “小案不小办,民生无小事。”这起看似普通的涵洞整改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检察公益诉讼的民生温度与法治担当。检察机关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用精准监督、协同共治的实际行动,守护了耕地资源,保障了粮食生产。在广袤的田野上,“检察蓝”与“丰收黄”交相辉映,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注入了坚实的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