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3.5小时高效化解离婚纠纷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赵奇伟 本报驻营口记者 齐岚 整理 | 发布时间: 2025-11-11 09:24

  核心提示

  从“吵翻天”到“一别两宽”,在营口市西市区综治中心的调解室,营口市西市区人民法院派驻区综治中心员额法官仅用3.5小时就高效化解一桩离婚纠纷。

冯智勇

  办案人:冯智勇

  职务:营口市西市区人民法院立案庭一级法官

  “我跟你过不下去了,离婚!”“离就离,谁怕谁!”不久前的一天,营口市西市区综治中心大厅的平静突然被一阵尖锐的争吵声打破了。一对年轻夫妻被工作人员引导到我面前,两人都涨红了脸,眼睛里像燃着两团火,谁也不肯让谁。

  我赶紧把他们请进调解室,关上门。“两位,先喝口水,冷静一下。”我给他们各倒了一杯温水,“我是法院派驻这里的冯法官,今天咱们不吵,就事论事,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行吗?”

  在断断续续的倾诉中,我拼凑出了他们故事的轮廓:两人闪婚,可婚后才发现彼此的生活观念简直是南辕北辙。日复一日的小摩擦最终累积成了无法跨越的鸿沟。

  “法官,孩子必须归我!他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妻子抢先说道,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知道,单纯地讲大道理是没用的。我从抽屉里拿出两份早就准备好的文件——要素式离婚起诉状和答辩状。“来,别急着吵,咱们先把这张表填了。”我指着表格上的项目,“你们把各自的收入、财产情况和对孩子的抚养设想都如实写下来。这不是打官司,只是让你们俩,也让我,能更清楚地看到到底在为什么而争。”

  起初他们还有些抵触,但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还是拿起了笔。调解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这小小的表格仿佛有魔力,将他们从激烈的情绪对抗中抽离出来,迫使他们开始理性地审视自己的诉求和对方的现实。“要素式文书让双方对彼此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为后续调解打下了良好基础。”果然,当他们放下笔,气氛已经缓和了许多。我趁热打铁,在我的逐条分析和引导下,他们开始就具体问题进行商量,而不是互相指责,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看着他们终于达成和解,我松了口气,他们平静地在调解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他们走进大厅到拿到文书,全程仅用了三个半小时。

  看着他们一前一后地离开,没有再争吵,我心里五味杂陈。这不仅仅是一份调解书,还是“枫桥经验”在基层的鲜活实践,也是法院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将矛盾化解在源头的生动写照。我们化解的是矛盾,守护的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我还将继续坚持“应调尽调、依法快审”的原则,让更多纠纷在萌芽状态就得到高效、温暖的化解。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派驻法官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