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沈河区的大街小巷,一场温暖而深入的基层治理实践正在展开。沈阳市沈河区委社会工作部以“敲门行动”为契机,创新推出“七看七问一征询”入户工作法,如同细密的针脚,缝补着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缝隙,让民生福祉在细微处落地生根。
“七看七问一征询”,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基层治理的大智慧。它不是简单的走访与询问,而是一种深度的民生洞察,一种精准的治理靶向。它以“看”锁定安全隐患,以“问”传递关怀温暖,以“征询”汇聚民智民力,构建起了一张紧密的基层治理网,让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治理的温度。

社区工作者带领孩子们把在翠塔社区儿童活动空间“一米菜园”收获的蔬菜送给辖区老年人
“七看” 洞察隐患的“火眼金睛”
关键词:“七看”
新实践:全要素防风险
围绕人、事、物、环境,以“七看”排查隐患。一看环境安全,查楼道堆物、电动车违规充电;二看居住基础,关注供暖、房屋漏雨、燃气老化;三看关爱群体,摸清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健康与照料情况;四看生存状态,识别困境家庭并帮扶;五至七看重点物品,核查液化气罐、电热设备、灭火设备,实现家庭风险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七看”,是对人、事、物、环境全要素风险的精准锁定。
在泉园街道青阳四季园三期,青阳社区工作者陈薇薇在“七看”中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空巢老人王大爷家杂物堆积如山,且王大爷有多年吸烟史,巨大的安全隐患立即引起了社区工作者的注意。在社区党委书记谢桂娟的带领下,社区工作者们反复上门沟通,民警也到老人家里科普消防风险,老人的儿子也苦口婆心地劝说,但老人对物品的执着让清理工作一度遇阻。
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泉园街道和青阳社区组建“劝说行动小组”,并设定“回收杂物换奖品”的“暖心剧本”,由老人的儿子提供800元“专项资金”;由社区工作者扮演“废品回收员”,在小区内开展“以旧换奖”活动;由社区组织知情邻居和“老伙伴”配合参加“演出”。老人终于“心动”,将囤积的4卡车废品顺利“交易”成功,老人的居住空间又恢复了整洁。看着房屋的变化、听着大家的“肯定”,王大爷也喃喃自语:“确实干净了,也宽敞了,以后不攒(废品)了。”
这仅仅是“七看”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七看”,沈阳市沈河区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隐患识别网络,将“社区工作者、专业部门、志愿者”联合起来,形成了“全覆盖、无死角”治理合力。截至目前,“敲门行动”已走访46万个家庭,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780处,征求并落实居民可行性建议412条。
“七问” 传递安全的“温暖话语”
关键词:“七问”
新实践:双提升筑根基
以“七问”促风险感知与安全意识增强。结合入户“话术”技巧,优化“一敲、二转、三聊、四看、五问需”的规范化工作流程,通过询问家庭人员结构、用电用气习惯等基础信息,建立“家庭风险画像”,提前预判用电用火、家庭矛盾等潜在风险。同时,同步开展“嵌入式”安全提示,将禁止卧床吸烟、规范电动车充电等常识融入日常沟通,以“拉家常”形式传授消防设备使用、应急逃生等技能,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推动从“要我遵守”向“我要安全”转变。
如果说“七看”是基层治理的“眼睛”,那么“七问”就是基层治理的“嘴巴”,它通过与居民的交流,传递安全知识,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
在万莲街道,社区工作者在入户走访中,总是会耐心地进行“七问”。
“您家中有没有电动自行车呀?可千万别入户充电、飞线充电啊。”
“您家人吸烟吗?一定不要在床上吸烟,丢烟头前确认是否熄灭。”
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蕴含着对居民安全的深切关心。
社区工作者们通过“七问”,让安全知识走进了千家万户。居民们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以前我确实不太注意这些安全问题,听了社区工作者贾浩楠的话,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隐患。现在我每次用完电器都会及时拔掉插头,也会提醒家人注意消防安全。”居民沈大姐说道。“七问”,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意识,更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一征询” 汇聚民智的“金色桥梁”
关键词:“一征询”
新实践:闭环化促共治
以“一征询”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建立“走访排查—问题收集—反馈处置—工作提升”管理闭环,实现居民诉求“入口统一、分类处置、全程可溯”。
对物业纠纷、公共设施改造等高频诉求,建立“接诉即办—限期反馈—满意度回访”机制,确保简单问题当场办结、复杂问题联动解决;定期将治理成效向居民公示,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形成“共治共享”良性循环,为基层治理赋能。既提升基层治理的响应效率,又通过“参与感”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形成“治理成果人人共享、治理过程人人参与”的良性循环。
“一征询”,如同一座金色的桥梁,连接着社区与居民,让居民的声音能够被听到,让社区的治理能够更精准。
在五里河街道翠塔社区,社区工作者丛钰在入户走访中广泛征询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居民曲大哥和邻居们提出,希望能有一个高品质的儿童活动空间和科教文化体验场所。社区党委根据居民的建议,积极探索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新路径,成功打造了“沈水之阳 科技之光”中科文萃科创街区和儿童友好空间,有效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没想到我们的建议真的被社区采纳了,现在孩子们有了这么好的活动空间,我们家长也很高兴。”一位居民高兴地说。
“一征询”,激发了居民自治活力,形成了“治理成果人人共享、治理过程人人参与”的良性循环。在沈阳市沈河区,居民们不再是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通过“一征询”,为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同打造自己的美好家园。
记者手记
在采访沈阳市沈河区“七看七问一征询”入户工作法的过程中,记者被这里的基层治理新实践所打动。每一次敲门,每一次询问,每一次倾听,都让人感受到了社区工作者对居民的关爱,也让人看到了居民对社区的信任与支持。
“七看七问一征询”,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风险前置防控、民意闭环管理、构建治理共同体,不仅精准破解了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更构建起“问需于民、服务于民、完善于民”的闭环治理体系。它让基层治理更加精准、更加高效,也让社区更加和谐、更加温暖。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沈河区委社会工作部的初心与担当,看到了社区工作者的努力与付出,更看到了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基层治理,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它需要我们做到持续深入入户走访,通过真入户了解真需求,通过真服务解决真问题。相信在沈河区委社会工作部的带领下,“七看七问一征询”入户工作法将会不断完善,为居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