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侦查厅正式挂牌成立。当天晚上,由中央电视台、最高检影视中心等出品的首部检察侦查题材电视剧《以法之名》在央视八套黄金档开播,迅速引发观剧热潮,成为今夏又一爆款剧集。该剧以独特的检察视角,聚焦司法系统内部的自我净化,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法治精神的深刻探讨。
“全国普法依法治市发源地”本溪是《以法之名》重要取景地之一,原市政府办公楼、平顶山、关门山、桥头街道漫水桥、铁工市场等场景都在剧中出现。
眼下,抓住电视剧《以法之名》热播这个普法“黄金机会”,作为“全国普法依法治市发源地”的本溪正在着力打造一批破圈法治文化品牌,把本溪的城市肌理与法治进程深入融合,为“八五”普法收官注入新活力。
沉浸式“追剧打卡学法”
近日,企业家代表翟天齐等来到《以法之名》取景场地——本溪市人民检察院“枫帆”营商法治服务中心,通过亲身体验、听取讲解、观看演示等方式,沉浸式进行“追剧打卡学法”。
为了让“打卡”更有意义,本溪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围绕公司法核心要点为企业家代表作专题授课,并就本溪近年来发生的有较大影响的涉民企案件与企业家代表进行交流。
“最近一直在追剧,看到剧中出现的场景很兴奋,检察机关的授课内容也非常实用!给‘枫帆’线上+线下的自检系统点赞!给检察机关细心周到、暖心热情的服务点赞!”“打卡”后,翟天齐说。
近来,在同为《以法之名》取景场地的本溪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会见室里出现了一排崭新的展板,主题为“《以法之名》热播穿透剧情隐匿中的暗黑线条——毒品侵害”。
看过剧的人都知道,有一条隐匿在主线之外的线索贯穿着全剧,邵晓燕正是这条暗线的受害者,盛龙集团为了让其作伪证不惜用毒品逼其就范,点燃了万海案件的导火索。这也是本溪市强戒所设置全新禁毒展板的切入点,借《以法之名》热播契机,凝聚全面禁毒共识。
“看了这些展板又想起了电视剧里的情节,毒品真是害人,绝对不能碰!”前来会见人员借着展板重温了剧情,也更深刻认识到要远离毒品。
每月“上新货”每季“大盘点”
如何让法治宣传不再“板着脸”?如何用更“潮”、更“接地气”的普法形式做好法治宣传、讲好法治故事?本溪市司法局拟定了《法治本溪建设宣传工作计划表》,递上了一份从今年7月至明年6月的法治宣传“作战地图”,各政法相关单位每月“上新货”、每季度“大盘点”,确保普法宣传“不打折”。
7月,本溪市公安局依托“7110”涉企服务保障体系,开展涉企服务集中走访活动,广泛收集企业诉求,建立走访档案。8月,本溪市司法局在“本溪普法”微信公众号开设“‘典’亮生活”专栏,发布“民法典百问”“民法典专题”等普法短视频。
9月,本溪市司法局将组织拍摄30个“法在身边”普法短视频和10个“法档故事”普法微短剧,在“本溪普法”抖音号、视频号同步播放。10月,本溪市委政法委将整合基层政法力量、协调部门资源,联动化解矛盾纠纷。11月,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将选取本溪法院在依法公正办案、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企业方面的典型案事例进行宣传。
明年6月前,要交出一份亮眼的法治宣传成绩单,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法治建设的“本溪温度”,以此为目标,各政法相关单位组团发力,让法治宣传成为“大合唱”。
趁着“法治热” 创出新活力
在《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本溪宣传工作方案》中,记者看到了如下创新点:
举办《以法之名》主题观剧会,邀请主创人员、政法干警、本溪市民等参加,观看精彩剪辑片段,并组织现场交流和互动,引导观众关注剧中的法治元素和本溪市法治建设成效。
开展线上话题讨论活动,发起与《以法之名》相关的话题,如“剧中的法律法规法条”“剧中的法治在身边”“以案说法”等,鼓励法律从业人员、市民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法治故事和感悟。
围绕《以法之名》相关内容举办法治讲座和研讨会,邀请法律专家和法院干警、检察干警、公安民警等进行解读和分享,结合影片中的情节,探讨法治热点问题,提高市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