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破终本困局 识假薪套路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郝笑平 本报记者 关月 | 发布时间: 2025-08-14 09:31

  “秉公高效执行、维护百姓利益。”日前,一面跨越千里的锦旗从河南省郑州市送到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锦旗背后,是一起标的800余万元、一度陷入“终本”僵局的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大东区法院执行局干警们用专业、执着与担当,让“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查控无门 终本结案

  郑州某公司与某建筑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最终法院判决某建筑公司须支付货款800余万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局立即展开密集查控工作。然而,被执行人某建筑公司名下银行账户已被多家法院冻结,更棘手的是,该公司作为建筑企业,其大量专用账户因受法律保护,依法不得冻结、扣划……常规查控未发现足额财产,案件执行一度举步维艰,被迫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暂时搁浅。

  敏锐洞察 锁定线索

  面对僵局,执行局负责人楚晋和法官助理宗广旭并未放弃,持续研判案件突破口。

  当申请执行人郑州某公司反馈称,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到被执行人作为施工单位在全国各地有多起工程中标信息时,楚晋敏锐意识到此中可能隐藏财产线索,鉴于中标信息数量庞大、地域分散,核实难度极高,法院依法及时向申请执行人开具了律师调查令,指导其精准核查。

  在楚晋的指导和申请执行人持令深入调查的共同努力下,一条关键线索终于浮出水面:被执行人承建的吉林某公司工程项目已竣工近2年,但尚有一笔高达560万元的工程质保金到期未付。

  抽丝剥茧 还原真相

  线索确认后,大东区法院立即向吉林某公司(次债务人)送达冻结裁定及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眼看560万元即将到账,被执行人突然抛出“杀手锏”——提交一份农民工工资拖欠清单,声称560万元应优先支付工资。工资数额与质保金分毫不差,且工程竣工两年从未讨薪,却在扣划前集中爆发?宗广旭意识到这可能是虚构债务规避执行的新套路。

  为彻底查明真相,维护各方权益,该院严格贯彻“审执分离”原则,通过执行异议程序进行深入审查。执行裁决法官顾志军投入大量精力,反复核对清单、查验工资监管记录、核实证据材料,最终认定被执行人提供的证据不足且自相矛盾,不足以证明存在大额且未解决的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依据国家关于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的强制性规定,案涉工程竣工近两年,农民工工资理应通过专用账户结清,被执行人所述情形严重违背常理,且被执行人未能提供银行流水、工资发放记录等核心证据佐证其主张。据此,该院依法裁定驳回被执行人的异议。被执行人不服申请复议,经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查,裁定驳回其复议申请,维持原裁定。

  “法官们辛苦了!是你们的专业、执着和担当,为我们公司找回了这笔至关重要的钱,真正维护了我们企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申请执行人代表感动万分地说。这笔历经波折终于“落袋为安”的执行款,对申请执行人郑州某公司而言,无异于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及时雨。

  这面跨越千里的锦旗,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法院公正司法、高效执行的深切认可,更是激励全体执行干警在兑现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上永不懈怠、永不止步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