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二位先尝尝这拿铁,天热大家都心烦,喝点凉快的冰拿铁先消消气。”沈阳市浑南区司法局浑河站东司法所的调解室里飘着咖啡香,司法所所长刘津言将冰咖啡端给争执不下的两户居民。这不是咖啡馆的日常,而是司法所化解邻里纠纷的“标配场景”。
近日,记者走进浑河站东司法所,解密这套被居民称为“三阶魔方”的调解模式——从咖啡香里的温情对话,到多方力量的专业联动,再到阳光下的公开听证,每转动一面,都藏着破解矛盾的密码,将居民矛盾化解在基层,有效促进辖区和谐。
“魔方”第一阶
咖啡香里的“减压阀”
“砰!砰!砰!”前不久,浑河站东街道临波路社区居民李某的敲门声带着火药味。三楼住户私改入户门,挡住了二楼居民李某的采光,两家人从口角升级到差点动手,社区多次调解都卡在“谁先低头”的僵局里。
“当时双方脸红脖子粗地冲进司法所,指着对方鼻子骂。”所长刘津言回忆道。她没急着开口,先给两人各冲了杯咖啡。“您看这杯拿铁,奶泡和咖啡得慢慢相融才顺口,邻里相处不也这样?”看到双方情绪稳定了,刘津言先讲法再讲理后讲情,并给两户居民提供充分情绪价值的同时,提出合理调解方案,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记者在浑河站东司法所看到,调解室并不是冰冷的办公场所,更像个温馨的会客厅。“咖啡是载体,暖的是心。”刘津言说,为争执双方奉上一杯咖啡,在暖意与香气中营造轻松、非对抗的对话空间,让双方卸下防备、舒展情绪。这样调解员就可以开启引导式沟通,耐心倾听、细致疏导,90%的纠纷在这一步就能化解,秘诀就是先给情绪找出口,再给道理留空间。
“专业团队”联动现场调解纠纷
“魔方”第二阶
多方联动打出“组合拳”
“三方纠纷拖了半年,没想到他们一来就破局了。”说起小区地下停车场的争议,业主王大哥仍很感慨。洗浴中心顾客占用业主共用人防工程停车,物业、企业、业主各执一词,调解几度陷入僵局。
记者在调解记录上看到,这次出手的是社区书记、派出所民警、司法所所长组成的“专业团队”:持家庭教育指导师证的社区书记先梳理利益关系,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社区民警疏导对立情绪,司法所所长拿出有关法律法规逐条解读。“不是各说各理,而是一起找解。”刘津言对记者回忆说,当时他们还联动了市、区司法局会诊,最终给出了满意的方案。
“魔方”第三阶
阳光底下的“透明秤”
“全班家长都看着呢,谁也不能不讲理。”今年6月初,辖区小学的两名学生因课间抢夺文具打闹导致一名学生意外受伤,受伤学生家长报警,但双方家长无法就赔偿金额达成共识。于是,浑河站东司法所联合浑河站东派出所、学校以及律师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将此次纠纷进行“阳光听证”。
听证室里没有主席台,律师、民警、教师、家长代表围坐在一起,在公开透明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在充分了解事情的情况和矛盾焦点后,我们采用以家长身份共情、以专业角度普法、以案例精解剖析的三步调解方案,明确了该案是两名学生互相打闹引起的意外事件,并非校园霸凌。最终经过两轮‘背靠背’调解,终于让双方监护人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并达成协议。”刘津言说。
“原来不是谁闹得凶谁有理。”受伤学生的家长会后坦言,看到大家算的“法律账”“情理账”,自己也放下了执念,同意调解。
记者离开时,孩子们正在广场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长椅上聊天。“以前邻居见面也不咋说话,现在小区内有了调解亭,没事大家就去坐坐唠唠家常。”居民李阿姨的话,或许是对“三阶魔方”调解法最好的注解。从咖啡香里的暖意,到专业团队的底气,再到阳光听证的正气,这枚转动的“魔方”转出的正是让邻里情更浓、社区更和睦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