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带泥土味的“点单答卷”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记者 关月 | 发布时间: 2025-07-18 08:23

  夏日午后,偶有蝉鸣从浓荫里传出来,阳光透过稀疏枝叶在土路上洒下晃动的光斑。康平县沙金台乡嘎土窝堡村村委会门口,一辆车身印着“法院”字样的警车停在路边。康平县人民法院张强人民法庭庭长田芝涛夹着书本、擦着汗走进村委会大门…… 从距此十几公里的法庭赶来,接近20分钟的车程,田芝涛已经接了3个辖区村民咨询土地问题的电话。

  “田庭长来了!”嘎土窝堡村党总支书记马青海迎上前,指着会议室里满满当当的村民,“都等着听您讲土地承包的事呢!”

  因人数较多,一位村民就坐到了田芝涛旁边,他打趣道:“我坐法官边上,那我能先讲两句不?”哄笑声中,田芝涛接道:“您请讲,今天咱们就用拉家常的方式,把这土地的理儿说明白。”一场“点单式”普法,就在这乡土气息中热闹地开了场。

张强人民法庭庭长田芝涛(左)指导村民如何填写“普法清单”

张强人民法庭庭长田芝涛(左)指导村民填写“普法清单”

  按需“点单”

  把法言法语变成“乡土话”

  “我开的荒为啥要交钱?”普法还没正式开始,一位村民就抛出了问题,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服气。田芝涛没直接回答,反而算起了账:“打个比方,您家开了10亩荒地,按每亩70元算,一年8400元。全村好几百户,都这么干,集体就少收几十甚至上百万元——这钱本可以给村里修路、建文化广场的。”他指着墙上的土地确权图,“集体土地就像村里的‘大锅’,您多占一口,别人就少一口。”

  “对……是啊……”认同声在村民中传开。这场普法是马青海特意“点”的——2019年以来,村里有两户村民拖欠开荒地承包费六年,既不愿缴费也不愿退地。尽管田芝涛带来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却没念法条,而是从“土地为啥要确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讲起,把专业词汇换成了“写纸条按手印要注意啥”“只要没跟村里签合同都不算数”这样听得懂、容易记的语言。

  “听法条总像听天书,但今天田庭长一讲,我算明白了!”村民们纷纷说道。尽管那两户“目标对象”没来,田芝涛却在散场时跟马青海约定:“下周我再来一趟,农村纠纷就像田里的草,早拔早好,一次不行,就再来!”

  现场“解结”

  小法庭啃下“硬骨头”

  现场听众中,还有来自红旗村的党总支书记尤军,提起张强法庭,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些年,在田庭长的带领下,法庭帮我们啃下了三块‘硬骨头’!”

  2023年,红旗村2924亩林地20年的承包合同到期,承包人拖欠46万元承包费。田芝涛带着法官团队跑了好几趟,居间协调,半年时间追回46万元。

  去年年初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尽管有占地补偿,但有村民仍索要高价赔偿并阻挠施工。田芝涛冒雨上门,从“惠民工程咋惠民”聊到“占地补偿统一标准”,1个多小时说得村民红了脸:“田庭长,我懂了!这钱不该多要。”工程得以顺利施工。

  今年以来,根据相关要求,红旗村集中开展农村集体土地问题专项整治工作,310户中有近三分之一不理解开荒地也须缴费。4月中旬,田芝涛进村普法,将非家庭承包方式以及农村土地纠纷如何解决一次性讲透,如今只剩7户分期补缴,其余全部主动缴费。

  扎根泥土

  绘就乡村振兴法治底色

  普法活动结束后,田芝涛被围在中间,“田庭长,风电占地的事你们能管不?”村民表示,因施工方垫高了道路,雨水被圈住,导致他家的玉米地发生了减产绝产。

  田芝涛在桌上画起示意图:“侵权得讲‘三要件’——得有事实(地被淹了)、有后果(玉米绝收)、有关系(淹地和垫高路是因果)。你先拍好现场照片,打官司去张强法庭就可以。”他又补了句,“别抱着‘有枣没枣捅一竿子’的心态打官司,咱先固定证据,该赔的一分不能少。”

  村民打个电话或到现场填写“点单”式“普法清单”,法官就带着“定制课程”上门。这种普法模式,如今成了张强法庭的招牌。

  今年以来,法庭已开展主题普法6场,化解纠纷隐患数十件,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同时,法庭受理案件同比下降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