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刘玉术:扎根基层主公道 百姓愿意信“老哥”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孙硕辰 | 发布时间: 2019-12-12 12:57

扎根基层主公道 百姓愿意信“老哥”

记彰武县人民法院后新秋法庭庭长刘玉术

  【人物简介】刘玉术,1963年出生,1991年被借调至彰武县人民法院哈尔套法庭工作,1994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国检法两院增编补员考试,历任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4次被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调解能手”,所带领的后新秋法庭在2012年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调解年工作先进集体”,在2014年6月被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二等功;2015年12月,刘玉术荣获省委政法委第七届“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称号。

  【座右铭】用踏实的脚步走出为民、务实、清廉的法官人生。

81

刘玉术

  “我看见的果和你给我拿来的果也不一样啊!”“老哥,你评评理,那车坏了是我的责任吗?”“买的水果好好的,半道儿你的车坏了,水果烂了,责任不是你的吗?老哥,你说说……”,这是微电影《老哥,你好!》中的一个片段,片中的老哥就是彰武县人民法院后新秋法庭庭长刘玉术,这部根据刘玉术真实经历改编的微电影,获得了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届十佳微电影评选活动网络评选投票环节全国第四的优秀成绩,并获省高级人民法院最佳影片奖。

  始终不忘是“农民儿子”

  刘玉术曾是彰武县哈尔套镇中学的一名优秀教师,直到1991年的一天,时任彰武县人民法院哈尔套法庭庭长张志明握着刘玉术的手说:“我们法庭现在急需人才,派出所所长推荐了你,你要是对法庭工作感兴趣就来找我。”

  就这样,刘玉术毅然放弃了学校中层职务,来到彰武县法院工作。

  刘玉术自幼在农村长大。1984年,刘玉术考上阜新师范专科学校(现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我去上学的那一天,乡亲们送来资助,每一分、每一角都记在我的心里,我那时便下定决心,要将毕生所学都回报给乡亲们。”刘玉术说。

  刘玉术善于联系群众,不论是到法院打过官司的案件当事人,还是住在法庭附近的乡里乡亲都对他交口称赞,“老哥庭长”这个名字也就慢慢传开了。刘玉术还善于总结调解经验、创新工作模式,建立了以“法庭+联络点”“法官+联络员”为格局的29个法庭联络点、85名人民调解员组成的大调解网络系统,即全省法院第一家人民调解指导站。

  27年间,刘玉术审结案件2800多件,调撤率始终在80%以上,每年办案一百多件,被同事称为“高产法官”。

  “老哥”帮农民工要回欠款

  2014年11月的一天,后新秋镇的22名农民工到后新秋镇政府门前讨要22万元工钱。彰武县司法局后新秋镇司法所所长徐伟见状立即联系了刘玉术,得到信息后,刘玉术第一时间来到了镇政府。

  刘玉术对带头人张勇(化名)说:“如果你们愿意相信我,就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谈,站在这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于是大家派出3名代表和刘玉术返回了法庭。

  原来,这22名农民工跟随包工头李园(化名)为镇政府施工,不料在年底结工钱的时候,李园却消失了。“我们给镇政府干活,找不到李园,就找镇政府呗。现在你把我们这事揽过来了,那你给我们要回工钱吧!”张勇向刘玉术表达了观点。

  “你们说得对,政府跑不了,你们的工钱也不会跑,同样,我们法庭也不会跑。你们相信我,我很感谢,请给我半个月时间,我去帮你们讨薪。”刘玉术说,并给几人留下自己的手机号。

  随后,刘玉术向彰武县法院领导汇报,由时任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辉出面,协同后新秋镇党委书记冯德利,就此案召开了联席会议。经过会议协调,镇政府同意将尚未与李园结算的工程款23万元交由彰武县法院,用于向22名农民工发放工资。

  工资到手的那一刻,张勇等人拉着刘玉术的手说:“老哥,你是咱们农民的亲兄弟,我们真没信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