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2025年标准强省专题新闻发布会,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5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多措并举、加压奋进,标准化工作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①农业领域我国承担的首个国际秘书处落户辽宁
7月2日,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农业领域我国承担的首个国际秘书处——国际标准化组织杀虫剂和其他农业化学品通用名称技术委员会(ISO/TC81)秘书处正式落户辽宁,实现了我省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零”的突破。据介绍,ISO/TC81秘书处落户辽宁,将有助于我省农药生产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将本地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提高全省乃至全国农药生产国际市场竞争力。
②技术性贸易措施护航辽宁产品“出海”
今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对省内28家优势外贸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深入了解企业应对技术法规壁垒情况。邀请专家团队到新松机器人、华晨宝马、大杨集团等单位开展专项调研,面对面指导企业如何运用公共信息资源和通报评议、特贸关注等“工具箱”科学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同时,组建专门技术团队,围绕欧盟、北美、日韩等重点出口市场,持续关注通报、法规动态,及时做好分析评议。组织编制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分析报告、出版《WTO/TBT信息通报》季刊,面向行业部门、产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免费定点发放。
③以标准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标准支撑作用,聚焦制造业、服务业产业发展升级与转型,推动企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积极培育争取国家级平台建设,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2个、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3个,获批能源化工与冶金动力装备领域唯一国家标准验证点。
通过综合比对柞蚕丝和桑蚕丝纤维结构、氨基酸含量等8项指标,梳理出柞蚕丝产品6项受影响指标数据,比对51个国行标准差异,分析现行标准关键核心指标不适配等严重制约柞蚕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从构建差异化标准体系入手,突显柞蚕丝优势特性,破解柞蚕产业发展困境,助力我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产业需求前瞻性布局标准研制项目,着力构建与产业链相适配的标准体系,推动提升我省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截至目前,新增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246项、地方标准98项,成功争取全国机器人标委会共性结构与理论分会落户辽宁。
④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2025年,我省地方标准立项增加对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政策性审查,提高地方标准立项科学性。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对现行有效1668项地方标准开展实施效果评价,全面了解地方标准实施情况,为优化地方标准体系做好前期准备。制定《辽宁省地方标准精简整合专项行动方案》,大幅缩减地方标准数量,逐步提升地方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和协调性,着力解决地方标准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冲突、内容滞后、超范围制定等突出问题,推进地方标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⑤优化升级“两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推进会议,全力开展相关标准研制工作,助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升级。
截至目前,制修订“两新”相关标准80项,国家标准完成77%。制修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标准105项,国家标准完成80%。为满足群众需要、助推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