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揭示电诈套路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方式发布“可以免费获得扶贫款、慈善款”虚假广告
引导当事人下载虚假基金会App或登录虚假网站
再以“走流水”为由,要求当事人提供银行卡、身份证
要求当事人取现后再转到指定银行账户,以此种方式完成洗钱
近日,沈阳警方破获一起以“发放扶贫款”为幌子的电信诈骗案件,抓获3名帮助境外诈骗团伙洗钱的“工具人”。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工具人”均为老年人,他们被诈骗团伙以“生活补助”为诱饵,一步步沦为犯罪帮凶。这起案件揭露了电诈分子针对老年人群体精心设计的骗局,也凸显了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新趋势。
银行警觉识破异常
警银联动5分钟拦截5万元
6月25日上午9时,沈阳市某银行白塔支行迎来一位老年客户宋女士。她要求提取5万元现金,声称是外甥汇来的借款,因“家里急用”需携带现金前往山东。尽管宋女士对资金来源对答如流,但银行柜员发现异常:“她拒绝转账,且说不清姐姐的住址,这不符合常理。”银行立即启动警银联动机制,5分钟后,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反诈民警赶到现场。
民警通过策略性询问发现破绽:宋女士对“外甥”信息含糊其辞,手机聊天记录显示她正按境外诈骗团伙指令操作。“骗子要求她5分钟内将钱转存至下一银行,再晚一步钱就流向了境外。”浑南公安分局办案民警王薪凯介绍。警方当场控制宋女士,成功拦截5万元涉案资金。
同日内再抓一名同伙
诈骗剧本“精准培训”老年人
戏剧性的是,当天中午,76岁的刘女士在同一银行ATM取现2万元后滞留在大厅。工作人员听到她手机里传出“听老师的话,无卡存款”的语音,而且刘女士提及“宋某未回复信息”,立即意识到这与上午案件有关联。警方二次出动,在银行门口拦截住刘女士,从她包中查获现金,并确认她与宋女士同属一个境外电诈团伙。
“两人取款话术流畅,像有剧本一样。”银行经理赵女士表示。“诈骗团伙对‘工具人’进行了反侦查培训,例如要求老年人遇民警立即关机、编造借款理由等,增加了警方识别难度。”王薪凯说道。浑南警方调查发现,宋女士是刘女士雇佣的保姆,而刘女士的上线张某曾是她的同事,三人形成了一条“熟人介绍”的犯罪链条。
“扶贫款”诱骗老年人
日薪500元成犯罪诱饵
警方揭露了诈骗团伙诱骗老年人成为“工具人”的方式:通过给老年人发送标注“中国梦扶贫款”的快递,老年人扫码下载诈骗软件后,被境外团伙以“国家扶贫大业”为名洗脑。“骗子宣称只需帮忙‘走流水’就能日赚500元生活费,老年人明知是洗钱,仍为利益铤而走险。”浑南公安分局民警李煊介绍。
更讽刺的是,诈骗团伙在聊天软件中提醒下线“避开沈阳浑南区取现”,侧面印证了当地反诈工作的成效。
“诈骗分子以‘发放扶贫款、发放慈善款’等为幌子,通过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发布‘可以免费获得扶贫款、慈善款’虚假广告,引导当事人下载虚假基金会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走流水’为由,要求当事人提供银行卡、身份证。然后诈骗分子要求当事人取现后再转到指定银行账户,以此种方式完成‘洗钱’。”沈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民警赵建华提示广大老年人及亲属,“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随意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不要接收来历不明的大额转账,更不要帮助陌生人提现或转账!谨防成为电诈‘工具人’。”
·记者手记·
本案中,银行工作人员的敏锐观察和警方的快速响应,避免了财产损失,但更深层的警示在于:电诈犯罪正将魔爪伸向老年人群体,利用老年人信息滞后和情感弱点构建“工具人”网络。打击电诈需要全社会协同,子女应加强对长辈的反诈宣传,莫让“养老钱”变成“犯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