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沈阳市公安局大东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大队长李丹宁和北海派出所教导员刘继阳带领户籍、身份证专勤以及社区民警一同来到位于大东区工农路上的“万科时代之光”工地,向农民工们宣传异地办理身份证等户籍政策,现场发放居住证办理流程宣传单。
社区民警认真登记农民工的相关信息,为他们办理居住证件,并对农民工的居住环境进行了细致认真地检查,及时消除了存在的安全隐患。李丹宁将以前补办的两个异地身份证送到了农民工本人手上,热情地与农民工兄弟唠家常、谈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同时还就农民工提出的各类户籍政策、讨薪、维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场面十分温馨和谐。

李丹宁(左一)向农民工发放宣传单
把办公桌搬到工地前
一年前,大东分局派李丹宁到社区警务大队工作时,她首先关注的是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她经常到工地、企业与农民工交流,了解掌握农民工的疾苦和困难,立足社区警务工作,采取多项措施,为农民工办实事、办好事。
李丹宁了解到,很多农民工不知道身份证可以异地办理的情况,丢失身份证后还要回家办理。对此,李丹宁针对农民工对户籍、身份证、居住证政策不了解的情况,组织各派出所在火车站、汽车站、工地、企业等农民工集中的地点,采取悬挂横幅、张贴告示、设立宣传板、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工告知户籍、身份证办理工作的服务内容、服务措施、办事程序和服务时间,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针对不同群体的工作生活特点,李丹宁还组织大队及社区民警利用分局和各单位的微警务功能,经常发布各种政策宣传、便民服务信息。她还亲自带领民警到建筑工地、劳务市场等农民工集中的地点,设置便民服务点,为农民工免费照相,现场办理暂住登记等业务;针对大型劳务团体、招聘临时人员集中的单位开展了预约办证登记业务,根据预约情况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办理业务,为用人单位提供便捷服务,实现了“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一天内”办结。
对农民工的关怀无微不至
在与农民工接触的过程中,李丹宁发现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工法律常识淡薄,对户籍政策不了解、不重视,农民工子女中不及时上户口的情况非常普遍。同时,由于农民工的防范意识弱,对电信诈骗缺乏了解,李丹宁专门建立了微信公众号,随时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讲解户籍政策。
今年2月份,二台子派出所辖区内一工地有一对夫妻长期在沈居住,他们老家在黑龙江的偏远山区,由于夫妻二人未婚生子,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仍未能上户口。二人想要回老家上户口,但由于对户籍政策不了解,回老家路途遥远,害怕落户手续不全,于是通过微信找到了李丹宁寻求帮助。李丹宁得知情况后亲自到工地找到二人了解情况,并与他们的户籍地派出所通过电话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准备好落户所需所有材料,这才使夫妻二人远程办理完了孩子落户。省时、省力、省钱,这使得夫妻二人激动得连声说:“沈阳警察真好。”
帮助农民工合法维权
农民工是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主要在建筑工地工作,拖欠工资是农民工经常遇到的难题。为此,社区警务大队将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打击整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以及恶意讨薪行为的基础,广泛宣传《刑法》《劳动法》《合同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辖区建设企业管理从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引导其合理维权、依法讨薪。
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按照“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总体要求,大东分局社区警务大队组织开展了“打造营商环境,服务农民工”活动。深入工地,向用工单位和务工人员宣传相关法律政策,强化用工单位诚信守法意识和农民工正确维权意识。发现欠薪情况及时与农民工维权中心联系,并通报分局治安、刑侦部门,对符合立案标准的,及时立案侦查取证,果断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强制追缴返款,最大限度地追回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