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近万件、出台利民举措近千件……
数据的背后,是沈阳全市政法人在各自战线上的辛勤付出,是沈阳百姓的高度认可。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沈阳政法系统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耕主责主业,强化服务能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案管干警接待律师“线下”阅卷。
做好“老本行” 拿出“真本事”
“现在小区进出方便多了,再也没有乱停车挡路的现象了。”沈阳市民吴女士指着井然有序的街路对记者说。
出行通畅了、停车便捷了,这是沈阳市公安局积极推动构建静态交通社会“齐抓共管”格局,即以“五大行动”为抓手,打造百条静态停车示范街路,有效缓解了“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同样是为民解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实施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整治清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在僵局下先行解除合同的便民利民工作举措,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成功解决了“东森房产”2000余户业主长达12年办证难问题、法库县人民法院开设夜间法庭等做法成为全省法院“办实事”典型事例;沈阳市人民检察院下发了《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指导基层院向区城管部门制发加强窨井盖日常安全管理的检察建议,守护市民“脚下的安全”;沈阳市司法局制定了《沈阳市全领域包容免责清单》,共计设定免罚事项1725项,涉及26个行政执法部门,涵盖范围、涉及领域、免罚数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截至目前,累计免罚个人334117人、企业845家,合计免罚金额4109.99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
落实“放管服” 缩短“办事路”
“太感谢了!让我来回少跑了2000多公里的路程,足不出户就在网上查阅到卷宗材料,真心为你们的高效服务点赞!”河南省郑州市的陈律师在接收到电子卷宗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向沈阳市检察机关表示感谢。
沈阳市检察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转化为实际行动,拓宽了跨省异地阅卷渠道,进一步升级律师阅卷服务品牌,以“12309中国检察网”为平台,逐步实现律师网上预约全覆盖、“线上线下并行”的律师阅卷新模式,为律师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使律师“足不出户”完成各种手续的网上审核。
同样是为民办事,沈阳两级法院优化升级“厅网线巡”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自助风险评估、自助立案等智能服务,为百姓提供诉讼便捷条件。沈阳市公安局在全省创新推行“就近办”服务,在全市设立58个“微车管所”,大大缩短了群众办事的直线距离;创新推行“自助办”,在全市户籍窗口以及驻企警务工作站等投放自助机,全面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沈阳市司法局制定了《106项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指南》《高频公证事项办证指南》,行政审批实现“四减”办理,更好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聚焦“微创新” 实现“真变革”
“法院的执行工作关乎百姓生计和企业发展,能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相关被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我们为法院执行工作点赞。”采访中,一位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完善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发布《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部类涉营商环境办案指引》,深入推进执行长效机制建设,巩固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
同样是为民解忧,沈阳市人民检察院统筹指导基层检察院通过落实特殊备案审查、拟判无罪案件会商等机制,全面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沈阳市公安局制发《沈阳市公安局受案立案工作规定(试行)》《沈阳市公安局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文件,细化完善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实现标本兼治;沈阳市司法局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印发《沈阳市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施方案》,目前全市2.3万执法人员基础信息、2.2万项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在各级政府网站和部门网站公示。
践行“新枫桥” 施展“大作为”
“听了专业人士的讲解,我对法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沈阳居民王大爷分享着他参加普法讲座之后的感受。
据悉,沈阳市司法局发挥律师专业优势,深入企业、社区开展法治体检和法律宣讲,建强“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同样是为民普法,沈阳市两级法院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持续推进驻院调解和院外调解相结合的诉前化解工作,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沈阳市检察院打造涵盖“未成年人版”“家长版”“社区版”的普法大讲堂,多角度做好法治教育工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沈阳市公安局积极采取法治宣传、帮扶解困等举措,化解一批“老大难”信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