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工人村始建于1953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如今的工人村下岗职工多、低保户多、小商贩多、流动人口和重点关注人群多,加之多为陈旧弃管开放式的小区,技防、物防设施“先天不足”,形成了现在的警情多、纠纷多、求助多、案件多的问题“村”,社会矛盾突出,治安形势复杂,公安管理工作难度逐年加大。
如何维护百姓一方平安,提高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感,成为摆在沈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工人村派出所面前的重要课题。所长吴昊带领派出所全体成员,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刘国秀提出的“一个主线、两个打造、三个过硬、四个前列”为指导思想,以分局局长曹力钧提出的“队伍朴实、工作扎实、成果真实”为工作目标,勇于改革,勇于担当,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警务模式,用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公安工作和队伍管理水平。

社区女民警任代君调解纠纷
向改革要战斗力
按照沈阳市公安局统一部署,工人村派出所将原来以联勤组为考核单元的勤务模式,试点改制成“四队一室”的警务模式,分别组建了刑侦中队、治安中队、社区中队、巡防中队及综合办公室。“四队一室”警务改革试验经验,经历过了喋喋不休的争论期,体验到了磕磕绊绊的磨合期,迎来了柳暗花明的常态运转期。
工人村派出所辖区面积4.7平方公里,共有14个社区,辖区实有人口13万余人,所内民警45人,辅警(文职)24人,巡防队员63人。随着公安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这个所探索出适合基层派出所管理和发展的新思路,唱响了精细化管理的大戏。
“为了满足市公安局改革试点的要求,解决所内人员紧张的实际状况,我所主动裁剪了一个班次的值班人员,即从原来5班运转缩减成4班运转,缩减的人员充实到刑侦中队、治安中队,并在原有社区民警及辅警的基础上成立了社区中队、巡逻中队及内勤综合室。”
吴昊告诉记者,试点“四队一室”,真正做精做强了基层派出所。过去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现在所内又细化了分工,突出了警种的专业性,相当于所内又多分出几根针,对各警种交办的工作落实更顺畅了。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业队伍来完成,专业性、系统性、实战性更强了。拿刑侦中队来说,过去部署工作按照联勤组模式,联勤组组成人员只有刑侦治安民警和社区民警,刑侦民警和治安民警是不做区分混在一起的,刑侦民警也干治安的活,治安民警也干刑侦的活。原来查办一起案件,常态的做法是无论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联勤组的负责办案民警都算计哪天值班哪天再查办。现在成立刑侦中队,只要发案就由主管副所长立即组织中队民警查办,至于值班串休都由中队统一调配,这样接案的民警不再顾忌值班休息的问题,可以集中力量连续作战尽早办结案件,不但抓住了侦办每一起案件的黄金时间,还减少了报警群众的不满投诉。
群众看公安,关键在破案。9月26日21时37分许,派出所接到报案:重工南街61号3单元3楼有一女子受伤倒地,大量出血。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被害人韩某不省人事,经120急救确认该人已经死亡。刑侦中队民警立即开展侦查工作,很快确定张某有犯罪嫌疑,但侦控难度较大。分局决定对其住所和作案现场进行布防。派出所副所长孙飞带领刑侦中队4名警力在张某于洪区洪湖街现住址蹲守,副所长谈宁带领4名警力负责蹲守被害人子女住处,防止张某报复。9月27日14时许,张某回到现住址,民警将其当场抓获。从案发至破案历时16个小时。这起案件的及时侦破得益于刑侦中队专业力量的及时跟进。

派出所民警走街道、下社区,掌握辖区各类信息
向管理要战斗力
像许多派出所一样,工人村派出所面临的也是管理难题。在所长吴昊的眼里就是从“抓实、抓小、抓细”做起,努力实现“警务运转科技化、内务管理正规化、执法办案规范化”工作目标,真正把基层派出所的管理工作做到极致、把服务百姓工作做到最好。
在今天信息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有很多单位的领导对于沉迷于手机上网的员工颇有微词。可是工人村派出所领导一班人不这样想,他们想到的是发达的信息通信网络如何为我所用。在所长吴昊的手机里有涉及勤务、管理、服务等的微信群23个,每名民警、辅警的微信群也不少于10个。
在工人村派出所被广泛应用的微信管理,产生了裂变效应。
所里所有的工作都在微信群里告知和报备,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实时的记录所有工作内容录入电脑留存变得有据可查。以全所群为例,每天早晨交接班,两组人员的集体照、枪支交接的签字照、办公环境的状态照必须上传到这个群里,每一次出警,每一次处理事情的相关照片也要上传到这个群里。“三大载体推进”群可以将民警走访企业,联系群众的现场照片实时上传,把每名民警“进企业、联万家”联系对象需要解决诉求和帮助事项在微信群予以转发,让全所民警共同想办法,由原来的一对一联系帮扶,变为全所的群策群力,大大提高了矛盾化解力度。
以往110出警因报警地点不明确,向指挥中心反复咨询而耽误时间,出现不应有的矛盾。如今一部手机和微信捆绑,就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了110出警“零投诉”。
派出所自行设计的自助指纹取用、有记忆存贮使用数据功能的钥匙箱,每名民警都有专用储物格,使数字证书与每名民警绑定,箱门用预设的指纹开启,管理箱设置在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实施24小时视频监控管理,保证数字证书的领取、使用、归还的唯一性。杜绝了冒用他人数字证书办案、查询,及数字证书经常遗失等问题的发生,保证因数字证书管理不善引发执法过错问题的“零发生”。解决了困扰基层派出所已久的数字证书安全管理工作难题。目前,铁西公安分局准备将此发明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同样车辆管理,也采取了这样的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微信报备的程序。一个小方格,锁住了车钥匙,也锁住了少数民警滥用公车的违纪现象。
一切规矩的建立,一切管理的固化,其实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服务辖区,服务百姓。走进工人村派出所一楼的大厅,每个窗口都能看到所长和全体民警的电话和微信二维码。一加一扫,百姓可以随时添加民警的微信,这就意味着民警随时可以为老百姓做好服务,成为百姓身边的警察。
向服务要战斗力
以立体化防控体系为抓手,自行组织车巡、步巡、视频巡逻,对入室盗窃问题突出、扒窃案件高发状况等情况,加强研判,深入跟进。发案集中地区,四名警力密切巡逻关注。2016年初至今,仅刑事警情就同比下降35.76%。
让4.7平方公里辖区里的13万人随时与民警无缝对接,能做到吗?工人村派出所做到了。
派出所班子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警务模式,提出了“人常在,门常开,灯常亮,事常办”的工作理念,突出警务室在实际工作中的“基础、基石、窗口、服务”作用,让百姓体会“警察在我身边”,让民警做到“和百姓在一起”。
社区警务室,是服务百姓的第一平台,是接触基层的第一窗口。派出所在辖区内的14个社区,全部设立了社区中队。在按照市公安局“一警两辅”的要求,每个中队设置1名民警和2名辅警的基础上,又加上一名巡防队员。派出所积极与党委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推进警务室与社区办公室一体化办公。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副主任,更使民警深深地扎根在社区。所有的社区民警,必须用微信实时记录自己的工作,做到“走访留影、工作留痕”。出租房屋数、暂住人口数等数据,每天下班前必须微信上报。
派出所还把精细化管理工作延伸到社区管理工作,使社区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扎实的工作业绩,得到了社会百姓的充分认可。涌现了“心连心”的社区民警连玉国。扎根社区28年的社区女民警任代君等典型人物,不仅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认可,还成为派出所学习的榜样。今年8月份,派出所开展了学习身边典型活动,号召有什么事,大家都学学“老连”和“任姐”。在典型引领下,工人村派出所社区方面绩效考核成绩一直位于全局首位,基础信息采集率达到了98%,质量合格率达到了100%。
10月3日,副市长、公安局长刘国秀到工人村派出所慰问,称赞工人村派出所精细化管理工作成效很好,亮点突出,希望吴昊他们要继续努力,打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一流公安派出所。
那一时刻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