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落子”精准扶贫 全省政法人以行动暖人心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石健 杨清林 邵小桐 黄硕/文 记者 赵敬东/摄 | 发布时间: 2016-11-23 09:56
  在我省政法系统,扶贫工作可谓是政法人挂在心头的一件大事,从过去的定点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扶贫的思路在变化,但是一颗执着扶贫的心一直没有变。扶贫这块硬骨头怎么啃?近日,记者将视角对准全省政法系统的扶贫工作,感受他们精准扶贫的热度与温度。



民警情暖特困户
 
  小百科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行动:扶贫路上结“亲戚”
 
  携手结“亲戚”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事业,意义更为重大。2008年,定点帮扶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省直单位由原来的13家增加到18家。由此,18个省直部门与阜蒙县18个乡镇对口成了“亲戚”。
 
  既然是“亲戚”,就得真帮扶。省直部门分别选派扶贫联络员,入驻村屯调研,帮助制定发展思路,确定帮扶项目和帮扶重点,以解贫困乡村的实际困难。同时,阜蒙县建立三级联动机制,搞好协调服务,使省直18家定点扶贫单位与对口帮扶乡镇顺利对接。
 
  白维民是省司法厅一名工作人员,2008年5月起,他被派往阜蒙县化石戈镇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为了解镇情民情,他坚持吃住在化石戈,每年有100多天与当地干部群众在一起;省广电局联络员刘仁杰,在亲人去世、身患重病的情形下,仍坚持工作在扶贫一线,近5年,他每年协调资金30万元扶持佛寺镇发展,每年还自己拿出数千元捐赠给敬老院。像这样的扶贫联络员还有很多。
 
  以真情帮、用实意扶,数字更能直观诠释:2008年至2016年,省直单位到阜蒙县考察、落实帮扶事宜共计1908人次,落实资金和物资折价款计5142.75 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946人,全县8965户贫困户、19930名贫困人口受益。
 
  开发式扶贫定点帮扶,最关键的是要增强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帮”,把他们“扶”起来。于是,开发式扶贫显得尤为重要。
 
  日前,记者走进东苍土村养鹅小区,此起彼伏的嘎嘎声,满眼的大白鹅,构成一幅生动画面。
 
  现在,苍土乡已经形成了特色养殖、果树经济林、蔬菜保护地等几大农业项目,农民人均纯收入5年内从4500元增长到9140元。这一切,都离不开辽河油田公司的帮扶。
 
  何止这些。省农委作为定点扶贫牵头单位,发挥系统内4所大中专院校优势,为阜蒙县培训村镇干部和农民;省人社厅帮助七家子镇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远程培训系统,提升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省司法厅协调资金234万元,帮助化石戈镇解决了3条公路的资金缺口,5年间还资助了100名大学生;省工商局帮助于寺镇新建烤烟房50栋,发展烤烟1200亩,并与辽宁电视台合办“阜蒙县特色农产品推介会”,推广“佑安”香瓜等农产品品牌,帮助成功申报了2件辽宁省著名商标、2件农产品地理位置标识;省民委帮助哈达户稍镇新建3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946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1500亩的寒富苹果采摘园,并连续3年每年协调资金100万元,帮助佛寺镇修建瑞应寺广场,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实施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省直部门重在“扶业”,以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式扶贫为辅,为阜蒙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帮扶特困家庭,为孩子献爱心
 
  镜头:“平安树”是这样生长的
 
  在繁华的城市,他们伴着月落日出,散发出正义的光芒;在寂静的街巷,他们披着星光晨露,守护着万家平安。往昔,他们播下了一粒粒“平安建设”的种子;而今,他们收获了一棵棵“平安树”,怀揣了一兜兜“平安果”。
 
  秋日午后的阳光沐浴着整个山城本溪,照得市民身上暖暖的。北地辖区四万五千多名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品尝着“平安果”的甘甜味道——“发案更少、秩序更好、社会更稳定、群众更满意”。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百姓安居乐业的象征。“平安树”基于北地居民就是这样的标志。它承载着民警的辛勤耕耘,它记录着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在此,最不能忘却的就是精心培植“平安树”的优秀团队——本溪市公安局明山分局北地公安派出所。
 
  北地派出所现有民警45人、辅助人员93人。身处全市繁华地带,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辖区内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88家。面对辖区面积大、场所多、治安环境复杂的现状,北地派出所一班人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顺应公安改革发展需要,结合“人民在我心中”“两学一做”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延伸为民服务工作,在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方面下真功、下细工、下实功、下硬功,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巡逻管控全覆盖、便民服务全覆盖、打击整治全覆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辖区百姓亲切地称为“平安使者”。
 
  近三年来,北地派出所荣获集体三等功5次、集体嘉奖2次和辽宁省“人民满意单位”和全国“清剿火患”先进单位等殊荣。派出所副所长谷殿学被评为感动辽宁“十大消防人物”。
 
  在助民解困中播下“种子”
 
  派出所是为民服务的窗口,是衡量公安工作的试金石,是检验群众满意度的一面镜子。而对于派出所来说,点滴小事却折射出平安使者的光泽。
 
  深秋的傍晚群星点点。正在巡逻的北地派出所民警在儿童乐园内望见远处有一位老人,她紧挨池边坐着,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水中。民警一个箭步上前把老人扶到长椅上,感觉老人身上特别凉,给她披上了自己的外衣。在简单交流中,发现老人神志不清仅能含含糊糊地重复一句:“我要找我儿子。”考虑到老人的特殊情况,民警将老人带回了派出所,为她购买了面包、牛奶、火腿肠等食品。
 
  在民警们的贴心照顾下,老人吃上了食物、喝上了热水,逐渐恢复了意识,若有所思地从身上翻出一个小本,上面记有老人的家庭信息……接到民警的电话后,在外寻找老人多时的家属立即赶到派出所,握着民警的手激动地说:“我老妈小脑萎缩,刚才幸亏有你们在,她才没出危险,真是太感谢了!”
 
  两年来,北地派出所共接待办事群众2.3万人次,解决求助二百余件,收到社会各界送来的锦旗六十余面、感谢信五十余封。
 
  现今,辖区百姓都说民警是他们的“平安盾”“指南针”“护身符”。不仅如此,每当听说派出所要办案子、找嫌疑人,社区居民都自发地收信息、找线索,为公安机关及时破获各类治安和刑事案件提供便捷条件。
 
  在打击防范中浇灌“树苗”
 
  打击违法犯罪是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出发点,是提升百姓安全感和公正感的发力点。北地派出所在打击违法犯罪和安全防范中浇灌平安苗。
 
  今年以来,按照市公安局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部署安排,北地派出所所长韩景卫带领全所人员发挥勇于挑战、敢打善拼的特点,细致排查治安隐患,昼夜开展巡逻防控,时刻掌控辖区治安动态,有效利用“技防、人防、物防”的优势,力争通过破个案联串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年5月的一天,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起被盗案件与其它辖区多起被盗案手段极其相似。经对视频录像、社区提供的线索等警务资源进行综合运用、认真比对,从蛛丝马迹中串并案件、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通过连续攻坚,在短时间内一举破获多起入室盗窃案。当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涉案物品返回到失主手上时,张先生激动地说:“我家人照片、客户电话等重要资料都在手机上,谢谢公安机关为我找回,你们真是‘及时雨’啊!”
 
  今年以来,北地派出所开展防范“盗抢骗”等各类法律宣传16次,治安拘留80人,抓获犯罪嫌疑人30人、网上逃犯6人,成功破获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盗抢骗”案件,追缴赃款赃物40余万元。与往年同期相比,北地辖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分别下降15%、10%。
 
  据统计,辖区群众对北地派出所的满意率达到97%以上,派出所威信越来越高,队伍形象越来越好,社会治安秩序越来越平稳。
 
  在稳定发展中收获“果实”
 
  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和谐是基层公安派出所日常工作的终极目标。北地派出所举全所之力、聚全员之智、汇全警之勇不断推进平安校园、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医院、平安金融机构等创建活动,为企业和辖区群众提供安全、便利、稳定的外部环境,最大限度保障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北地派出所平均每年提供各类安保服务达60余次,从未出现任何纰漏。每逢“两会”、春节、中高考等特殊节点,处处都能看到民警辛勤工作的身影。目前,辖区社会面管控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由于经营体制改革,辖区内某大型企业一度出现职工“就医难”的困境。北地派出所了解这一情况后,所领导立即与相关部门协调,经多次讨论和耐心沟通,这个问题被成功解决,企业上下都交口称赞。
 
  安全保卫和矛盾化解至关重要,消除安全隐患同样必不可少。北地辖区内有6个社区、1400多家商户,消防安全管理难度非常大。副所长谷殿学每天几乎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深入辖区宣传防火知识、排查消防隐患,马不停蹄。他在春节期间还曾及时扑灭居民楼内烟花爆竹引发的火情,避免了煤气管道爆炸。在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北地辖区10年间从未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
 
  两年来,北地派出所妥善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300余处,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心事”“烦事”“难事”“险事”,为辖区长期保持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落实:多方合力精准扶贫
 
  为帮扶对象献上一份爱心,增添一份保障,进一步密切警民的鱼水深情,树立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自沈阳市公安局开展万名民警“走基层、联万家”爱民主题实践活动以来,沈阳市公安局经保分局着眼于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拓宽帮扶助困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切实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将市局党委的要求落到实处。通过前期对帮扶对象具体困难情况的摸排梳理,经保分局针对帮扶对象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子女多在外务工,老人身边无人照顾,缺少医疗保障等实际情况,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组织分局民警为帮扶对象进行捐款,共筹集资金7300元,结合某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意外医疗综合服务卡业务,开展了“结对帮扶送保险,真情助困暖民心”活动。
 
  目前,经保分局已经为81名帮扶对象缴纳意外伤害保险,切实解决了帮扶对象参保难、遭受意外伤害后无医疗保障的实际问题。
 
  11月10日,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朱海涛及党支部代表十二人,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奔波,来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村——建平县白山乡水泉村,与低保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慰问。建平县扶贫办、白山乡领导一同前往。
 
  帮扶队伍一行率先来到于晓凤、于景富、刘宝祥、崔万斌等四户低保户家中,面对面对接,认真了解低保户家庭具体情况、思想状况及脱贫意愿,讲解结对帮扶目的,帮助贫困户理解好、掌握好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建立脱贫信心。帮扶队伍还为全村31户低保户送上了米面油等慰问品。
 
  帮扶队伍随后来到水泉村村委会,与乡长、村书记对精准扶贫目标进行了研究,并对该村基本情况、村民生产生活状况、家庭收入来源、产业发展、帮扶项目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方法,并对下一步精准扶贫做好初步计划。
 
  据悉,省高院自与水泉村结对帮扶以来,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在市县乡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通过驻村帮扶工作队“牵线搭桥”,院领导带头,全体党员干部参与,树立“不脱贫、不脱钩”的责任意识,实施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相结合,认真落实扶贫任务。近年来,累计援建农业生产用井6口,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修建文化广场1座,为村民锻炼身体,丰富文化生活提供合适场所。购置卫生设备,提高村卫生室配备标准,为村民健康检查提供便利。同时注重从内部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脱贫意愿及信心,得到村民一致好评。省高院驻村帮扶工作队连续两年被评选为扶贫先进工作队。
 
  3月1日,辽宁省“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精准扶贫见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辽阳雷锋纪念馆门前举行,郭明义出席了本次活动。灯塔市人民法院“郭明义爱心团队”也响应号召,积极参加了启动仪式。
 
  郭明义爱心团队是一个凝聚和释放大爱的团队,受郭明义的号召迅速发展,参与人员与日俱增,逐渐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志愿者团队品牌,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郭明义作为当代雷锋传人,不仅发扬了雷锋精神,同时也赋予了雷锋精神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郭明义这个名字不仅与好事、好人分不开,更是爱心团队的一面精神旗帜。郭明义在启动仪式上强调,社会上仍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党员同志更要发挥带头作用,为真正困难的人提供帮助,解决问题。
 
  灯塔市法院“郭明义爱心团队”自成立以来一直不懈努力,向郭明义学习,积极发扬雷锋精神。本次精准扶贫活动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经过实地调研与走访,确立扶贫对象,认真探讨确立了扶贫方案,为贫困户采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其提供就业支持,减轻生活负担。
 
  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善举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郭明义爱心团队”也必定沿着郭明义的足迹前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给予困难群众最诚恳的帮助。



沈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工人村派出所民警任代君走访常年帮困对象
 
  记者手记:化矛盾、上项目 精准扶贫有“套路”
 
  精准扶贫,并非一成不变,既要讲规则,又要讲方法。我们欣喜地看到,全省政法系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精准扶贫。利用自身优势化解社会矛盾,就是精准扶贫的一剂良药。“要想真正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必须要大力发展产业。”近年来,省高院、省司法厅等部门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对全省贫困地区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但由于没有资金,产业扶贫无法落到实处,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扶贫周转金”应运而生。如今,我省多地精准扶贫工作有声有色。期待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