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贾立峰,生于1974年,1992年入伍,在部队立过一次三等功,五次获得嘉奖。2013年从事公安工作,现任沈阳市公安局大东分局东山派出所蓝山社区民警。
社区警务工作的基础是群众,关键是人。贾立峰扑下身子深入到社区群众中走访调查,发动群众开展联防联治夯实基础。他把一件件关系百姓生活的事例都落到实处,当成自己的事儿办,很快就完成了角色转换。
辖区内有一对老夫妻,年届七旬,老伯是部队转业干部,妻子是退休教师,相濡以沫几十年,原本和睦的老夫妻由于家庭琐事近段时间争吵得不可开交。妻子无奈找到社区,希望社区工作人员能出面予以调解,但碍于面子又不想声张此事。贾立峰知道此事后,先把老人家的情况了解清楚,借口走访社区情况到老人家里。凭借共同的军旅经历,两位“老兵”很快就熟络了,闲聊中自然而然就聊到家庭生活及两位老人的矛盾。经了解,两位老人没有什么原则矛盾,所谓的矛盾多是因为老伯性格的固执。找到症结,问题就好解决了。通过近三个小时“话疗”,老伯心结化开,一片乌云散去。
将心比心,急群众之所急是贾立峰的工作准则。今年8月中旬,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外地一家大型企业应聘,应聘单位要求出具“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由于时间紧,本人无法回到户口地派出所,就委托父母来派出所。看着两位老人顶着酷暑为孩子的工作奔波,贾立峰认真核实相关的证件,通过公安内网查询,到社区走访调查,确认该大学生无刑事犯罪记录,当天就为其出具了证明材料。民警便捷高效的工作,为该大学生应聘争取了时间,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学生父母的感激溢于言表。
但最让蓝山社区居民佩服的还是贾立峰帮助重病患者孔俭的故事。孔俭平时一个人生活,性格孤僻很少与他人来往,就是亲戚都不与他走动,所以他只能整天喝闷酒。邻居们都知道他性格古怪,所以都对他敬而远之。可是他前段时间突然一病不起,常年酗酒让他的身体被疾病击倒了,贾立峰赶到了他家,发现孔俭的家里早已破败不堪,屋子里弥漫着浓重的异味。他想把孔俭送到医院,可是一收拾东西才发现孔俭的身份证和户口本早就丢了,路都走不了的孔俭想治病就得需要这些证件。贾立峰只能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又跑社区又跑分局,三天就把这些证件全都办下来了。要知道,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这些有效证件,走常规流程最少也要等半个月,可以说贾立峰为病重的孔俭开辟了一条超快的“绿色通道”。可是孔俭由于病情过重在8月12日去世了,这至今也让贾立峰自责不已,他一提到这事儿总是说:“要是能再快一点就好了,我要是早了解到他的病情可能就能救回他的命了。”

了解社情民意
【居民议事厅】
社区志愿者姜文斌说:起初见到贾警官时只知道他是派出所的,但不知道他具体是干什么工作的。刚来的时候就挨家挨户地到社区居民家里走访,了解治安情况和防火情况。近年来,有了他的付出,我们社区没有过一次大型案件和火灾的发生,这就是我们老百姓最需要的。
【社区评价】
蓝山社区党委书记吴春英说:在我们老百姓的意识中,对于警察来说可能杀人防火、偷盗抢劫才是大事。可在贾警官眼里,老百姓夫妻吵架拌嘴那都是大事。我干了十年的社区工作,以前可从没看过哪个民警能主动上门调解矛盾,有了他我们觉得有了主心骨。
【工作感悟】
很多事情都只是因为将心比心的理解,自己多打几个电话、多跑几趟路、不推诿不拖沓,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群众满意自己也很开心。
【政委点评】
大东公安分局政委李钢城说:立峰同志是一名军人,从“老兵”到“新警”他凭借着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和过硬本领实现了完美转身。做群众工作就要把群众当亲人,把自己当群众家里人,将群众“一时的急事、心里的大事、解决不了的难事”当成自己的事,换位思考,真情付出,他为卧床不起的群众补办急需“身份证”的故事,事虽小,但在群众的心里却很重,反响好,口碑好,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