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末伏最后一天。
早晚凉爽,到了中午,太阳依旧炙烤着大地。“三伏天热,农闲时节。对于我们司法所来说,也是工作的‘淡季’。”绥中县网户满族乡司法所所长朱景辉对记者说。可“淡季”归“淡季”,防控风险,司法所里的几个人从未掉以轻心。这不,正说着,司法所外响起一阵隆隆的摩托声。
“老付来了!”朱景辉口中所说的老付,名叫付金龙,48岁,是网户司法所里的一名人民调解员,“虽说是人民调解员,但是老付的‘工种’可不单一啊。社区矫正、矛盾排查、人民调解,老大哥样样都行。”
说话间,老付已经进到屋内。只见老付留着板寸,黑红的皮肤,眼睛炯炯有神,面带微笑。这一形象与当地村民无异,唯一的区别是身上的警服。虽说是警服,但看上去总有些不对劲。原来,藏蓝色的警服已经因为长期在太阳下暴晒变得发白。对于这身褪色的警服,老付这样说:“这是省厅为了规范基层司法所工作统一配备的警服,虽说没几年,但是因为穿起来‘管事儿’,所以一直穿着。”
老付口中的“管事儿”,其实就是工作起来更加专业、权威。记者走在网户大街,无论是街边的摊主,还是散步的老人,对网户司法所都不陌生,甚至都带着份感情。
“不收费,当亲人,好得很。”八十二岁的村民王大娘虽不识字,但只要提起司法所就合不拢嘴。而对于老付的警服为啥晒得发白,记者也在老付的实际工作中找到了答案。
早晨四点开始“打官司”,调解直到后半夜结束,每天冒着烈日在乡村中走街串巷,这些都是老付工作的常态。就在前不久,老付接到村民电话,村民因为买了劣质化肥,导致庄稼不能生长,为此和卖化肥的商家起了冲突。眼看着就要动起手来,老付及时骑着摩托赶到。一面给村民“去火降温”,一面开始丈量受损庄稼面积。“黑心商家固然可气,可是不能用暴力解决,我就耐心地从法律的角度给他讲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商家害怕了,自然就主动和村民示好讲和。就这样,丈量土地,劝村民,和商家讲道理,三件事直到后半夜才全部解决。
对于调解员来说,作息时间从来不固定,没事要时常在村子里转转,有事更要挺在第一线。烈日之下,汗流浃背,湿透的警服被风一吹,结出了一层白色的盐。褪色难免,辛苦常在。在基层,像老付这样的人民调解员,还有太多。正是他们一直都守卫在维稳前线,才有了大环境下的平安村镇。
警服褪色,本色不改。老付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