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践行宗旨初心不改 深化改革砥砺前行 ——落实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的几点思考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沈阳第二监狱 唐洁 张敬东 | 发布时间: 2018-11-14 13:37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今年8月份,辽宁省司法厅政治部在全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征文活动。活动通知下发后,各市司法局、省属监狱戒毒系统各基层单位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干部、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踊跃参与。截止目前,经评审,评出一等奖13篇,二等奖23篇,三等奖43篇,优秀奖64篇。现将一等奖作品在辽宁长安网刊发。

践行宗旨初心不改  深化改革砥砺前行

——落实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的几点思考

  7月24日,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在深圳召开。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召开的首次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国性会议。会议确立的"一二三四五"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明确了今后五年改革的目标、思路、举措、方法,为基层监狱探索提供了框架设计和方向指引。

  回顾新中国69年监狱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改革步伐从未停歇,改革措施推陈出新,改革创新已成为监狱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监狱工作不断向好。但是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相比,监狱工作还存在着差距,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方法上,都不能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改革是时代交给监狱的试卷,这场"大考"考验的是新时代监狱工作者敢为人先的锐气和攻坚克难的能力。在这场改革中,唯有践行改造宗旨初心不改,深化改革砥砺前行,才能不负监狱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一、践行改造宗旨,开创监狱工作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贯穿了监狱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监狱机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监狱基础条件和执法环境不断改善,队伍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从"关得下,管得住,跑不了"到"创造世界最安全的监狱",监狱工作标准越来越高。然而,无论怎么改革,"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作为监狱工作的根本原则和目标职责,始终没有变;监狱警察"改造人"的使命也始终没有变。

  当前,监狱工作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担当、新作为。新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政法思想为指导;新担当就是要切实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监狱工作的崇高使命,坚守安全底线;新作为就是要践行改造宗旨,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的五大改造新格局。新思想是改革的引擎,起把舵定向作用;新担当是驱动改革的车轮,是确保改革持续发力的支撑;新作为则是事关改革成败的关键。

  二、以新应新,用新思想引领监狱新发展

  改革开放40年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告诉我们,改革的进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进程。思想的大解放,才能推动改革再出发再跨越。与40年前相比,当前监狱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更大。从政策层面上,刑事司法政策的调整,呈现出刑罚适用宽缓化与刑罚执行严格化并存的新趋势;从监狱管理层面上,随着涉黑犯、涉邪犯、涉毒犯、累犯数量的不断增加,监管形势更加严峻,教育改造难度加大;从队伍层面上,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依然沿袭老办法,套用旧规矩,遇到难题绕道走,出现矛盾往上交等问题。这些都是改革必须直面、迫切求解的问题。

  首先,要有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改革就是要领风气之先,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拿来使用,没有成型的经验可资借鉴,必须克服视野上的狭窄性,"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其次,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和勇气。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新旧体制接轨中的观念碰撞,对既得利益的触动等,一个个"拦路虎"和"绊脚石",都在考验着改革者能否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如果没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没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胆识,就无法清除前进的障碍,更不用谈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三、以变应变,用新变化扛起使命担当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监狱面临着改革开放再出发再跨越的现实需要。如何从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转变?如何推进治本安全观落地生根?在监狱全面进入"改革时间"之际,这些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需要监狱工作者积极探索,给出答案。

  思想认识要有新提升。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创造有利于改革的大环境。要通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全体警察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提高认识,搅动思想,消除对"五大改造"新格局认识不清、惯性思维、墨守成规等误区,使警察达成改革共识。 

  精神状态要有新跨越。人是落实改革的关键因素,只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改革才能取得预期成效。要广泛宣传改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使全体警察正确认识改革,衷心拥护改革,积极参与改革。要以改革释放队伍活力,让警察改革的智慧充分泉涌,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迸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责任的担当和实干的本领,推动监狱工作改革驰而不息,取得实效,让警察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

  纪律作风要有新变化。对纪律心存敬畏,才能形成行动自觉。一盘散沙的队伍是扛不起改革重任的。要下大力气改进队伍纪律作风,革掉"混日子"思想,改变"守摊子"状况,转变"人在心不在、在位不在岗",不想干、不会干、干不好等现象,彻底解决队伍纪律松驰"庸、懒、散、怕、拖"等问题,打造一支令行禁止、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过硬队伍。

  改革要有新举措。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深化监狱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要催生新的内生动力,取得预期成效,必须刀刃向内,牵住改革的"牛鼻子",破除监狱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革出顽瘴固疾。要遵循监狱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针对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等监狱实际情况,统筹把握各方面关系,从理论上、制度上、实践上推出监狱改革整体方案,敲实改革举措,以滚石上山的干劲,抓铁有痕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性,推动监狱各项改革措施往前赶,早落地,见实效。 

  四、常抓常新,用新作为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

  新时代要有新坐标。新时代监狱工作发展的方位坐标就是要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的五大改造新格局。

  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监狱是国家的政治机关,要按照建设让党信赖人民满意的政治机关要求,始终把监狱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毫不动摇把监狱的政治属性摆在首位,时刻保持政治清醒、政治自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能有丝毫动摇,确保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稳固监狱安全稳定的根基。今年以来,全省监狱系统全面开展了以"扫黑除恶深挖余罪漏罪专项行动年、执法规范化建设年、制度落实年、平安监狱建设年"为内容的"四大战役"专项行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深化监狱工作机制改革,落实治本安全观,从规范执法层面、从制度层面、从监狱管理层面,全方位构筑安全防范体系,稳固监狱安全稳定的根基。

  丰富攻心治本之策。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改造需求的多样性。要深入研究押犯结构特点,编制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罪犯的教材读本,制作视频资料,推进实施分类分层教育,做到因人施策,对症施策,精准施策。同时,运用现代化教育矫治技术,深化个别矫治工作,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文化浸润心灵。要充分发挥文化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功能,借助各种载体和平台,扭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总开关",将其贯穿教育改造工作的始终,使罪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价值观教育,将价值观融入和渗透到日常改造生活,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以劳动改造促进恶习矫正。通过劳动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工作的特色之一,是监狱工作重要和特殊的改造手段。要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对接罪犯就业期望和社会就业需求,使罪犯在日常劳动过程中,掌握一技之长,为刑释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