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马延春
党的十九大精神,令人振奋,党的十九大把依法治国、建设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政法工作赋予了新使命,从现在起,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们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政法工作的正确方向。政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
我们要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新变化,切实增强新时代赋予政法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体现在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上,而且体现在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上。政法工作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光荣神圣的使命。必须坚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坚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坚持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
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新举措,推动政法工作创新科学发展。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政法工作创新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法机关必须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按照“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要求,坚持不懈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扎实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按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制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机制,着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效能;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整体效能,做好边境管控工作;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