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区法院副院长戴天峰(左二)参加“邀请答疑式专业法官会议”
辖区面积30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余人……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法院北陵人民法庭以8名政法编制干警加9名合同制人员的配置,年受理案件超3000件,连续三年负案量位居全省派出法庭第一。这里的干警用食堂“合议庭”挤出办案效率,以《送达地址确认书》架起立审执衔接的提速桥梁,靠“邀请答疑式专业法官会议”锻造案件质效的专业底气,在不断破解难题中书写着为人民司法的精彩答卷。
多办案
食堂有个“合议庭”
一到晌午,法庭二楼西侧的小食堂飘出饭菜香,2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4张樱桃木圆桌常围满端着餐盘的干警。
“茗芳咋来晚了,案子卡在哪儿了?”北陵法庭庭长车忠海端着白菜炖豆腐抬头询问,案情细节在食物香气里抽丝剥茧:原、被告双方本是夫妻,2009年结婚,2015年离婚。离婚协议书显示:房产归女方。可离婚后,原、被告仍同住一套房,共同抚养女儿,男方(原告)还将工资卡交给了女方(被告)……直到2024年,男方才以“假离婚”为由起诉要求分割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那套房产——承办法官于茗芳扒拉着饭:“现在就是俩争议:婚离没离,离婚协议算不算数。”
“婚姻关系应该算解除了,没有太大争议。”法官高聪一同加入讨论,“难在房产,男方提供了录音,大意是述说当年‘假离婚’是为了买学区房,女方认为录音是截取的,为此还专门做了鉴定,鉴定结果说录音证据没有截取痕迹……”众人筷子顿住,车忠海抹了把嘴:“我觉得,协议分房时男方啥都没拿,明显不是真意,这案子你还得唠!”
“嗯,我同意车庭的观点……”“我也同意……”其他3位法官边吃边点头,合议达成。
二次开庭那天,于茗芳对被告耐心调解及分析法律关系,原、被告终于达成协议,平均分割了涉案房产。
“开庭时间金贵,咱就把碎片时间抠出来用,案子等不得啊!”这句话常常挂在车忠海的嘴边,尽管刚刚调到法庭一年出头,他已经充分适应这里的“快节奏”。
全庭干警正是靠着休息时的“边角料时间”翻案卷、就餐时的“碎片功夫”讨论案情,把每一分钟都“挤”出办案效率,让每人每年平均结案550件的数据化作实实在在的司法成绩单。
快办案
为执行提速备先手
“可算拿到钱了!”7月1日上午,手机短信提示钱款进账,56岁的杨大哥看到这条信息眼眶泛了红。这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从立案执行到执行款发放到位,只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
这样的变化在当事人眼里是“暖心”,对法庭来说,则是新举措带来的新成效。
“法庭的案子倒不复杂,标的额小,几万块、万把块的居多,难就难在‘查人找物’。有的被告换手机号、搬住址,甚至故意留假信息,跟‘大海捞针’似的,一个案子跑三五天是常事。”在记者对面坐着的,是该院执行团队长崔巍,其于2020年调至于洪区法院后就扎进了执行一线。
转折出现在2022年。“那年法庭开始推《送达地址确认书》,要求立案时当事人必须填全送达地址、联系方式,还得签字确认。”崔巍翻开手边的案卷,抽出一张表格,“你看,这上面不光有案由、告知事项,送达地址及方式也是必填的。”
更关键的是审判环节的“前置配合”。“现在法官审案时不光判对错,还会多问一句有没有车、房?甚至还要摸摸对方的‘思想动态’——是真没钱,还是想耍赖?”崔巍看向旁边的车忠海,“等案子到执行环节,我们手里既有地址‘导航图’,又有财产‘明细账’,执行起来自然快。”
现如今,这个创新举措已经从北陵法庭推广到全院。“说实在的,执行哪有‘绝招’?就是把每一步都做细,《送达地址确认书》不是一张纸,是连起审判和执行的‘桥’,是让当事人和法院都‘少跑腿’的‘路’。”车忠海补充道。
据了解,为了充分发挥“短平快”优势,拓展延伸法庭职能,自今年1月起,该院调整一个执行团队专门负责辖区两个法庭的执行案件,“我们团队一共6个人,月结案240—300件,北陵法庭占七成,马三家子法庭占三成。”崔巍认为,加强立审执一体化建设后,更好地实现了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就地立,就地调,就地审,就地判,就地执”,更加及时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
办好案
院领导“坐诊”传帮带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经营者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个人是否尽到了积极施救的义务……麻将社的老板作为一个普通的棋牌社经营者,对其救助义务应设定一定的标准,即是否应按照医学标准要求其尽救助义务;在死者发病时,麻将社老板是否主动立即上前询问病情;在征得死者同意后搀扶其往棋牌社对面的家中行走,发现死者病情恶化后是否立即报警或者呼叫救护车,判断整个过程是否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救助义务……从上述几个角度对案件进行审理,并应注重细节,最终作出判决。”
为研判一起生命权案件,“邀请答疑式专业法官会议”在北陵法庭二楼会议室内照例进行。
到法庭开展指导的,是该院分管法庭工作的副院长戴天峰,全庭法官参与讨论,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
据了解,为严把案件质量关,该院针对情况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始终坚持理清办案思路、拓展办案思维,渐渐形成了“邀请答疑式专业法官会议”,通过邀请该院资深法官召开研讨分析会议,做到因案施策、一案一策、对症下判。车忠海告诉记者,一年以来,“邀请答疑式专业法官会议”已经成为法庭审判工作的一部分,至今已举办多次。
事实上,为提升审判质效,该院所付出的努力远不止于此。该院坚持“实时监控、动态掌握、精准调度、落实到人”的审判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繁简分流工作改革,并于今年2月成立快审团队,建立快审审限预警机制,对临近审限的案件提前30日发出预警,督促承办法官加快审理进度……该院从审判管理的全链条、各环节入手,通过系统性、精细化的制度设计,为初始案件质效提升筑牢根基。
“案件质效是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第一标准,我院始终坚持把提升初始案件质效作为‘强基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高效实质解纷这一人民期盼。”车忠海说道。
在北陵法庭深耕审判主责主业的每一步实践中,既涌动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智慧,更镌刻着为人民司法的不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