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一方平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调解中,靠的是磨破嘴、跑断腿和真心真意来打动双方当事人,调解纠纷没有时间、场所的约束,靠的是“四心”:热心、耐心、细心和公心。台安县司法局桓洞司法所始终将为民理念贯穿工作始终,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在桓洞司法所的调解故事。
桓洞镇桓洞村村民赵乙与同村的赵甲因为土地纠纷产生争执,争执中,赵乙妻子将赵甲妻子打伤,随后,赵甲报警,赵甲妻子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后经鉴定,赵甲妻子轻伤,赵乙妻子被提起诉讼。
事情发生后,司法所第一时间到村上了解当事双方情况及事情经过:赵甲承包了第三方土地耕种,赵乙认为赵甲耕种了自己的土地,由此产生纠纷进而引发了伤害事件。经过考量,司法所工作人员制定了调解方案,一是理清双方土地纠纷症结,二是疏导被害一方情绪,只有双管齐下,才有促成和解可能。明确方案后,司法所召集村干部和土地所属人首先确定土地归属,经多方认证,赵甲确实耕种了赵乙的土地。明确土地后,工作人员多次到赵甲家做工作,但赵甲及其妻子情绪激动,一再表示绝不和解。眼看调解无法继续,一旦赵乙妻子被判刑,那双方矛盾就再无调和的可能,于是司法所将事情上报党委政府,联合多部门再次进行调解,在多方努力下,最终赵甲将自种田拿出一条半垄给赵乙耕种,并出具不再追究赵乙刑事责任的谅解书。
这般的圆满结局,只是桓洞司法所调解为民的缩影。多年来,桓洞司法所推动建立调解工作规范,运用“调解+普法”的模式,调解员既是“矛盾化解员”,也是“法治宣传员”,更是老百姓的“贴心小管家”。今后,桓洞司法所将积极践行“忠诚、为民、尚法、担当”的司法行政精神,在基层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普法依法治理、公共法律服务等领域深耕细作、出新出彩,让司法行政的阳光温暖每一位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