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辽宁支援湖北医疗队救治危重症患者纪实

来源:辽宁日报 | 作者:特派武汉记者 姜义双 杨靖岫 | 发布时间: 2020-03-01 10:03

生死线上的较量

——辽宁支援湖北医疗队救治危重症患者纪实

01

我省医护人员正在抢救重症患者。记者 杨靖岫 摄

  有这样一群人,坚守在两个世界的交叉口,用尽平生所学,与无情的病魔抢夺生命。他们,就是拯救危重症患者的医护人员。

  眼下,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就有4支辽宁支援武汉医疗队,共1500多名队员参与到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当中。到达武汉以来,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使一个又一个命悬一线的危重病人转为中轻症患者,或直接治愈出院,为降低病亡率提供了强大的“辽宁力量”。

  “辽宁老大哥,佩服!”

  疫情就是命令。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集中全省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支援湖北。在派出的包括呼吸、重症医学、传染、急诊等专业的2054名医护人员中,就有4位三甲医院的院长、3位副院长、两位大学副校长,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医生和护士近600人。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专业结构全、技术过硬的“战士”,辽宁医疗队才能勇敢地踏进污染区,抢救危重症患者。

  2月1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13楼东重症病区。

  按原计划,医疗队负责医院13楼东病区,共50张床位,但是,由于医院14楼西病区是新改建的新冠肺炎收治病区,医护人员紧张,而且缺少呼吸急重症治疗经验,院方迫切希望医疗队能选派骨干力量增援。

  为救治更多危重病人,医疗队领队王振宁同意了医院的安排,派出6名骨干前去增援,而这也意味着剩下的54名队员将承担更加繁重的任务。

  “我们派来的都是能打硬仗的精兵强将。”王振宁为拥有这样的“战士”而自豪。

  一天深夜,增援14楼西病区的6人小组面临严峻考验。有位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情况危急!收到求援信息,医疗队呼吸与危重症科医生任媛立即进行远程指导:“看一下他的呼吸机参数”“呼气末压力调到8,呼吸频率先调到20观察10分钟,看能否耐受”……

  病人的情况一点点好转,终于稳定了!14楼西病区微信群里,协和医院的医生一片欢呼,一连串地给辽宁队员点赞,“辽宁老大哥,佩服!”

  “当看到一个个危重病人转化成重症,再由重症转化成轻症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辽宁支援湖北重症医疗队队员、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凤香说这话时,格外自豪。

  战斗在雷神山医院ICU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尚东说:“驰援武汉,千里救急,只因一袭白衣;使命必达,义不容辞,只因不忘初心!”

  “辽宁医疗队带动整个院区技术水平提升!”

  疫情突如其来,患者急剧增多,武汉的医疗资源一时无法满足需求,只能将一些医院改造成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ICU更是稀缺资源,当地政府只好将一些医院的普通病房改造成ICU,辽宁医疗队接手后,都要按标准的ICU重新建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丁仁彧带领的辽宁支援湖北重症医疗队共150人,接管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3病区和4病区,3病区承担了这个院区最危重病人的诊疗任务。其实,这里的ICU是由妇产科普通病房改造而成的,医疗队接手后,一方面迅速按照感控标准,理顺重症救治流程和必要的病房改造、设备配备;另一方面统一治疗规范,建立三级查房制度,统一重症诊疗规范,完善感控制度,ICU逐步规范。

  为提高治愈率,丁仁彧带领团队对患者实行分层治疗,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精准化、精细化、滴定式的诊疗策略,早期识别和抢先救治可能由重症发展为危重症的患者,效果明显。

  目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有来自全国的8支援助医疗队,丁仁彧带领的辽宁队第一个实施气管插管技术,第一个实施血液净化技术,第一个实施ECMO技术,这些都是风险很大的高精尖技术。到医院考察的国家卫健委领导评价说:“辽宁重症医疗队带动了整个院区技术水平的提升!”

  雷神山医院有32个病区,辽宁医疗队接收了17个,共780张床位。接收时,所谓的病房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空房子,为抢时间,1013名医疗队队员通宵达旦,连续工作,搬运物资、安装设备、布置病房。接诊后,辽宁医疗队又在院感控制、流程再造、治疗方案、规章制度、智能化建设等方面不断贡献“辽宁方案”。

  “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医护力量,是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的。”辽宁支援雷神山医疗队总指挥徐英辉说。

  同样,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辽宁首批医疗队重症组组长冯伟带领的辽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重症组,接收的只是由一家区级医院普通病房改造而来的ICU。经过重症组院感控制、流程再造后,ICU随即投入使用。治疗中,重症组因人施策,根据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分别采取早期插管、肺复张、俯卧通气三种治疗手段,大幅度提高了治愈率。

  国家专家组三次来到医院指导,对重症组的出色工作非常满意,连连说:“患者在这里得到了非常好的救治,你们团队的病人无须转诊!”

  “让病人早日康复,这是对生命的敬畏!”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是最难攻克的“娄山关”,担任重症治疗任务的辽宁医疗队队员无所畏惧,以生命守护生命。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六楼的ICU,一名85岁的危重患者病情恶化,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出现严重呼吸衰竭。丁仁彧迅速作出判断:“必须插管上机才能救命!”

  这个重症病房是由妇产科普通病房新改造而来的,隔离病房不具备负压系统,气管插管时打开呼吸道的瞬间,含有大量病毒的分泌物会喷涌而出,实施操作的医护人员直接面临被感染的巨大风险。

  “让我来!”紧急时刻,丁仁彧第一个冲上去迅速准确将导管送入气道,吸引分泌物,连接有创呼吸机……

  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而经过一连四五个小时的紧张施救,参与的队员都已浑身湿透,精疲力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担任重症患者治疗工作的辽宁医疗队队员更是冲锋在前打头阵。

  徐英辉腰椎两处骨折,缠着护腰冲上来;冯伟顾不上身患肿瘤的老父,主动请缨上战场;大连市中心医院的崔文权、省人民医院的侯思远强忍着亲人离世的悲伤坚守岗位,抢救患者……

  重症援助队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秦铮说:“让病人早日康复,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我必尽我所能,挽救生命!”

  这也是全体辽宁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