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带领乡亲种出振兴“紫水晶”——记锦州市人民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申广业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阎明明 本报驻锦州记者 王璐璐 | 发布时间: 2025-11-04 09:07

  秋日的北镇市正安镇河南村,葡萄园里串串“紫水晶”挂满枝头,村民们忙着采摘,笑声顺着风飘远;平坦的水泥路上,农用三轮车稳稳驶过,再也不用怕雨季泥泞难行;村委会公示栏前,几位老人正对着“阳光三务”信息细细念叨,脸上满是放心的笑容。

  这一幅幅生动的乡村图景背后,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申广业的身影——自2021年9月驻村以来,他扎根田间地头,深耕组织、产业、治理“三块田”,把初心写在河南村的土地上,成了村民眼里最靠谱的“领路人”。

申广业(左二)组织村里技术骨干对葡萄树秋季修剪开展交流

申广业(左二)组织交流葡萄树秋季修剪技术

  组织强 发展有了“主心骨”

  刚踏上河南村的土地,申广业就攥紧了建强班子、带活队伍这把“金钥匙”。党员座谈会上,他把村民的急难愁盼、发展的堵点难点都记在本上、放在心上;遇到土地承包、乡村规划这类大事,他准时召开两委联席会议,把问题摆上台、把方案议透彻,让村里的决策既有“章法”又合“民心”。

  申广业还把党课搬到田间地头、整治现场,用“大白话”讲政策、用“身边事”鼓干劲。四年来,全村党员累计义务劳动330人次,捐献物资金额超3000元,鲜红的党旗始终在重点工作一线飘扬。

  产业活 村民腰包鼓起来

  “光有干劲不行,得让大伙有增收的门路。”申广业心里清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水”。

  入户调研后,他牵头召集“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把“葡萄产业做优”的思路一锤定音。产业要发展,抱团才有力量。申广业牵头成立北镇市惠民农果专业合作社河南村分社,把“党群共同致富”的招牌亮了出来,8个共富责任区像8台动力引擎,28名党员致富骨干每人都认领了帮扶户,手把手教125户村民学技术。等到葡萄成熟季,一串串“紫水晶”挂满枝头,年底一算账,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

  村民增收了,村集体也不能“囊中羞涩”。申广业又忙着为集体“找路子”。他跑部门、争项目,把10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投到商贸中心,每年5万元分红稳稳落进集体账户;他协调收回50余亩全户灭失土地,通过规范出售土方2600立方米,再为集体添了5.6万元收入。如今的河南村,不仅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村集体的“腰杆子”也硬了,办起事来更有底气。

  治理优 生活更添幸福感

  走在河南村,6.7公里水泥硬化路平平整整,2座修复好的漫水桥再也不怕雨季断行——这亮眼的变化,是申广业跑了3次政府部门,争取近12万元配套资金和“一事一议”项目换来的。

  环境美了,人心也更齐了,文明和谐的新风气也在村里处处流淌。

  申广业始终抱着“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治理思路,把自治、法治、德治拧成一股绳。他先学透基层社会治理政策,主动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干部干事也更有底气。他常与驻村警务助理、辅警一起入户,用拉家常的方式讲法律、普知识,邻里纠纷、涉法难题在情理法的疏导下妥善解决。他还牵头召开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安全生产方案等15项制度,从红白事简办到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从火灾隐患排查到乡土人才培养,都有了明确章法。

  从“外来书记”到“自家人”,申广业用脚步丈量河南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实干回应村民的每一份期待。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