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出建昌县人民检察院的大门,高某的脚步和心情都轻松了许多:“儿子的事儿养老院给说法了,司法救助人家给申请了,社会救助也给办了,公安不立案的事人家也给说明白了,还有啥放不下的。”建昌县检察院用司法实践释放了“正义不仅需要明辨是非,更需要抚慰人心”的温度。
联合调解:
捋清疑虑背后法律因果
2024年11月初,因儿子患有抑郁症需专人照料,绥中县居民高某将其送至张某经营的建昌县某老年公寓。然而仅20余日后,高某之子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高某认为,儿子的离世与张某曾为其违规用药有关,于是向建昌县公安局报案,却收到了不予立案的决定。于是,高某向建昌县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希望能为儿子的离世讨一个说法。
受理案件后,建昌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第一时间启动审查程序。检察官认识到此案的现实难题:司法鉴定周期长,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若该案推进缓慢,可能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基于此,检察官积极引导高某通过民事诉讼途径维护权益,并主动协调建昌县人民法院,组建由两院领导、法院合议庭成员及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的调解专班。最终,在检法协作推动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矛盾得以实质性化解。
多元救助:
帮扶+听证解心结
承办检察官在办案中也关注到了高某的生活困境。高某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其妻子患有精神类疾病,家庭仅靠低保维持生计。儿子离世的精神打击,加之诉讼成本等额外负担,让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了解情况后,建昌县检察院第一时间指导高某申请司法救助。同时,主动对接绥中县民政局等部门,以“司法救助+社会帮扶”帮高某渡过难关,解决高某生活的后顾之忧。
尽管调解协议已达成,司法救助已落实,但高某因丧子之痛产生的心结仍未解开,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的疑虑始终存在。建昌县检察院决定召开听证会,解开高某心中的疑惑。听证会上,检察官逐一解答高某提出的疑问,通俗解读公安机关不立案的法律依据;听证员从情理角度为高某疏导情绪。最终,高某理解了案件处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心结终于得以解开。
源头治理:
从个案化解到行业规范升级
“个案化解不是终点,源头治理才是关键。”建昌县检察院的思考并未止步于个案的圆满解决。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案件背后暴露出的社会治理漏洞:一家不具备医疗资质的老年公寓,为何能违规从事医疗活动?这反映出对辖区内养老机构监管可能存在盲区。
为此,建昌县检察院迅速启动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程序,向建昌县民政局制发了针对性极强的检察建议,明确指出养老机构在医疗行为管控、从业人员资质审核、日常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建议。建昌县民政局立即部署开展全域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行为排查整治行动,并组织经营者签署《保证书》,承诺依法规范经营,从制度层面、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和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