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本溪市司法局立足全面开展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实际,把“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作为重要载体扎实推进,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本溪市在“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亮点和创新?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本溪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宝君。
刘宝君
记者:本溪市是如何看待和推进“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的?
刘宝君:本溪市委将“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列为法治建设委员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市政府也将开展“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列入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对全市各县区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
为了推进“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司法局成立了“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本溪市司法局关于全面推行“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且在严格把握省司法厅“七个一”建设标准的同时,新增加了“一个办公地点”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八个一”的建设标准。
同时,我们还把“村民评理说事点”扩大到城镇,把全市210个社区也相应纳入“评理说事点”建设中,共建设“村(居)民评理说事点”498个。
为使本溪市“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100%达到标准,司法局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局长、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同志利用一个月时间,挨村挨社区督促落实,逐村逐社区进行现场指导,目前已走遍了全市379个行政村和社区。
记者:本溪“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有哪些特色?
刘宝君:“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一环,务必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赋予这项省政府民生工程更强的生命力。
为此,我们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借助微信小程序载体优势,搭建了全国首个“本溪评理说事”移动服务平台。这个平台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传统思维,秉持“遇事别犯难、我来解您烦”的服务理念,完全从基层群众的需求角度出发,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工作服务模式,让平台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调解员的“好帮手”。
同时,我们各基层司法所也根据自身特点创新了“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机制。
如桓仁满族自治县司法局黑沟司法所在总结以往的人民调解工作时,发现黑沟乡大多的矛盾纠纷来源于居民组,居民组长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岗位,居民组长是居民的当家人,更是发现矛盾、接触矛盾和处理矛盾的第一人。于是,黑沟司法所将居民组长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进而将化解矛盾纠纷的关口前移,与当事人零距离化解矛盾。
记者:对于本溪打造的全国首个移动服务平台,能否再详细地介绍一下?
刘宝君:“本溪评理说事”移动服务平台具有五大功能,分别是电子“说事点”导航功能、一键预约功能、智能评理说事服务功能、普法功能和咨询功能。
“本溪评理说事”移动服务平台能够为百姓提供全市498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的位置定位导航、电话一键呼叫服务和在线办事预约服务,成为百姓简单便捷反馈问题和向律师、法律工作者进行线上咨询的通道,还能图文并茂地为群众提供普法服务,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人、找对人、做调解,让服务通过指尖一触即达。“本溪评理说事”移动服务平台上线前,我们还组织全市512名评理说事调解员开展了“本溪评理说事”移动服务平台使用培训,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尽快实现一键即通、人人会用、拿来就用的效果。
如今,平台已经正式上线。截至10月中旬,“本溪评理说事”微信小程序全市注册人数1368人,累计访问62791次,受理矛盾纠纷719件。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紧盯群众需求,不断扩展服务范围,适时增加“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公证”等内容,通过服务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让政群交流更便捷、更畅通、更高效,将“本溪评理说事”移动服务平台打造成一个饱含温度的服务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