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一战到底: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邓海荣 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20-03-23 10:50

  封闭执勤、停止轮岗、与外界隔绝、与家人分离、没有手机……无限期的值守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她们的生理和心理极限,然而省女子监狱的女警们却用“一战到底”的方式向祖国和人民昭示她们的无悔担当和忠诚。

  镜头一屏幕外的最美守护者

  入夜,省女子监狱内外一片静谧,有这样一群人依旧忙碌着。一袭深蓝的她们依然在监控前仔细巡查着监狱的每个角落,对讲机里时不时传回“分监控收到请回话,分监控一切正常”的声音……屏幕就是她们的主战场,她们的工作不分白昼,她们就是坚守在指挥中心的值班员。连续的“白+黑”使她们面容略有疲惫,但目光坚定的她们却让我们看到了最美守护者的身影。

孙笑梅

孙笑梅

  深夜,已经年近50岁的警察孙笑梅一边拿着对讲机,一边看着电脑屏幕。低头记录问题、起身传达要求,忙碌的工作状态已经成为了她的日常。每个镜头反反复复地看,每个指令精准传达迅速回复,每个报表每个数据仔细核对,无限期的封闭执勤,每天连续24小时的值守,每日反复查看上千个镜头,庞大的工作量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生理和心理的考验。

  长期的昼夜颠倒、夜班执勤使孙笑梅的视力逐年下降、血压持续升高。春节前,为了方便外省同事们回家团圆,她已连续执勤多天,本想节后稍作休息,但在突然暴发的疫情面前,她毫不犹豫,主动请战,揣着降压药赶赴封闭执勤一线。

徐久婷

徐久婷

  “90后”民警徐久婷端坐在屏幕前,一刻不停地巡视监控屏幕、接打电话,对讲机里时不时传来她的声音,时间久了,浑身酸痛、嗓音嘶哑,抻下腰、喝口水,继续再战。2月27日晚,连续20多天坚守在岗位上的徐久婷突然感觉呼吸困难,随即晕倒并出现抽搐症状。徐久婷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经诊断,是由于过度疲劳引发的暂时性休克。然而,身体刚刚恢复,她就向监狱党委提出了重返岗位的申请。

  双警家庭的民警范宇航、陈硕,孩子还不满3岁的民警鲁跃虹、陈丽楠,作为母亲、妻子,家庭需要她们,然而在任务面前,她们却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因为她们知道监狱的安全更需要她们守护。

  指挥中心有三件宝——对讲机、苦咖啡、眼药水。用对讲机联络工作、用苦咖啡半夜提神、用眼药水缓解眼睛疼痛。这就是指挥中心民警们的日常。

  镜头二特殊医院里的先行者

  身肩双重责任的监狱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勇做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行者,用她们的医者仁心与默默奉献守护着一方平安。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们建立起从监测体温、记录治疗、调查病史到动态评估的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发放各类疫情防控手册,开展各类服刑人员健康防护教育、抗疫培训。对重点区域开展消杀,每天早中晚对执勤、备勤警察和监院服刑人员进行测体温、巡诊。她们的足迹遍步监院内外每一个角落,一天下来步数都在1万步以上。

  封闭执勤的医务人员不仅要完成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还要承担起日常所有的医疗工作,面对翻倍的工作量,她们毫无怨言。

杨秀明

杨秀明

  罪犯医院教导员杨秀明主动请战参加第一批封闭执勤。看着刚从新疆回来、每年只能见上两面的女儿,她心中充满愧疚,想起非典时期,由于自己和爱人同在抗疫一线,当时只有两岁的女儿被一碗刚出锅的热汤烫伤,至今还留有巴掌大的烫伤瘢纹,这是她心头永远的痛,可是疫情当前,使命在肩,只能向前!

  进入监院封闭区后,作为罪犯医院第一批封闭执勤的带队领导,她不仅要带领9名民警完成平时3倍的工作任务,还要增加更多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做好全狱疫情防控工作,时刻与疾控中心沟通学习最新防控知识,拟定应急预案,制定防控措施,做好消杀工作,监测民警以及服刑人员体温和健康状况,对发热病人做好排查和上报;设立发热登记,建立隔离病房,接受并安排防控物质的发放;安抚患病服刑人员情绪,组织服刑人员拨打亲情电话……这些事情都需要杨秀明逐一沟通解决。

  每天接打几十个电话、无数次对讲机的呼叫、处理一项又一项工作,让她的精神和体力都达到了极限。在对一名突发疾病的服刑人员进行有效救治后,杨秀明在重重压力之下晕倒了,监狱领导让她回家休息,她拒绝了。她一边输液一边指挥安排工作。她说:“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如果我倒了,大家怎么办?”

  在她们当中,有封闭备勤第二天亲人去世不能送别、只能把悲伤默默藏在心底的医生刘云芳;有夫妻双双战斗在战“疫”一线、孩子即将高考的X光影像师戴丹;有只能将年幼的孩子托给父母照看的年轻警察贾贺、刘旭、谢丹、李月、王美娟、王琦等;还有年仅20岁的外聘护士郑自卉……

  镜头三无悔坚守的先锋队

  在省女监的队伍里有这样一个集体,她们是司法部二级英模张晓兵生前所在的监区。疫情当前,监区全体警察奋勇当先,用她们的忠诚担当与无悔坚守书写着新时代的英模精神。

邱英

邱英

  该监区教导员邱英作为省女监众多双警家庭中的一员,第一时间请缨第一批进驻监院执勤,连续24小时超负荷、高强度、紧张的工作使得原本干练、刚强的她也略显疲惫。面对特殊时期巨大的监管压力,她带领监区第一批执勤人员从无准备到健全各项防控工作措施,从无经验到建立起完备的工作流程,用三分之一的警力承担起日常双倍的工作量,还要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的紧急情况。错乱的生物钟、越发消瘦的背影,这背后凝聚了太多的艰辛与不易。用邱英的话说:“只要守住阵地,没有让疫情传入监院,再苦再累我们也值了。”

  “你离家已经一个多月了,爸爸知道你一定很辛苦,这是来自身体和心灵的博弈,但你是共产党员,也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在党和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必须牢记使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这是民警曲秋霏的父亲写给女儿的信中的一段话。

曲秋霏

曲秋霏

  “90后”曲秋霏在接到封闭执勤的命令后挥手作别亲人,背起行囊,坚定奔赴战场。与此同时,她的父亲作为一名公安民警也忙碌在疫情防控主战场,父亲既为女儿感到骄傲,也时刻牵挂着她。看到信的曲秋霏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正在监院内执勤的她写下了“一战到底”的请战书。

  在监区备勤队伍里有这样几个人,“医院—家—医院”是她们备勤的两点一线。在接到监区一服刑人员病情突然恶化、需紧急转诊社会医院就治的命令时,父母均在外市的宋宏钰将孩子托付给阿姨、曲小青告别刚放假回家的女儿、任宇涵告别刚刚团聚的父母,还未将家里的事宜安排妥当,她们已经在紧急赶往医院的路上,第一时间到岗执行外诊戒护任务。在距离疫情更近的准一线,她们每天接触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下,在重重困难面前,全天驻扎在医院,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24小时不间断地向应急指挥中心传回服刑人员的实时情况;夜深了,一直精神高度紧张的她们还在悉心照顾躺在病床上的服刑人员;电话中耐心地向服刑人员的家属做着解答并告知病情……

  1天、2天……14天……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她们用自己的忠诚与无畏,无怨无悔地践行着人民警察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