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扎实做好劳动争议裁审衔接工作,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创新,持续深化诉讼前端延伸机制、强化多元解纷实践,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司法保障。日前,该院与于洪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沙岭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合力化解120余人的劳动争议系列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诉讼前端延伸联动
2025年6月前后,于洪区仲裁委陆续受理了80余人的劳动争议系列案件。劳动者要求某人力资源公司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十三薪等福利待遇以及未休年假工资等。于洪区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团队在获悉该情况后,立即将工作向诉讼前端延伸,法官周楠和武晶就该起案件与区仲裁委多次开展座谈研讨,共同分析案件走向和法律适用问题。
经仲裁机构初步调查,某人力资源公司与案涉劳动者系劳务派遣关系,因实际用工单位拖欠其服务费用,故未能按时支付劳动者相应福利待遇,该公司并非恶意拖欠。该案涉及某人力资源公司员工120余人,尚有部分劳动者未提起劳动仲裁。
多方合力促和解
考虑到该案涉及人数众多,社会影响较大,劳动争议审判团队数次前往区仲裁委,提出多项调解建议。区仲裁委亦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先后多次对某人力资源公司和实际用工单位进行调解约谈。
在劳动争议审判团队的多次协调释法和区仲裁委的反复沟通调解下,该系列案件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仲裁阶段握手言和达成调解方案。8月下旬,劳动争议审判团队再次来到区仲裁委,现场见证40余件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协议签署过程,并就劳动者普遍关心的程序性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消除了当事人的疑虑。
某人力资源公司亦当场表示会按照调解方案约定时间支付劳动者相应的福利待遇,并对劳动者的理解让步以及区仲裁委和法院工作人员的辛苦调解表示感谢。
打通化解“最后一公里”
在上述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劳动争议审判团队了解到,部分劳动者虽未提起仲裁,但也有意向与该公司和解。为保障劳动者与该公司所签协议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劳动争议审判团队联合沙岭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提供上门服务,前往企业所在地开展人民调解及司法确认工作,现场成功调解纠纷16件,并及时受理了当事人的司法确认申请,获得企业与劳动者的由衷感谢。
该劳动争议系列案件,通过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等方式,最终成功化解纠纷120余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