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前哨站”察民情,“零距离”办实事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蔡舒 本报驻丹东记者 王大海 | 发布时间: 2025-10-20 09:30

  丹东市振兴区花园街道辖区既有新建高层住宅、别墅区,也有老旧小区、平房区,村域市民、社域村民混居,居民诉求多元,矛盾纠纷多样。为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花园街道围绕“与群众有效建立连接”“为群众搭建多样协商载体”“数智赋能提升协商质效”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创新基层协商工作方法,奏响辖区和谐之音。

头题图

凝聚多方力量,现场协商解决群众诉求。

  重塑治理逻辑

  走实基层协商之路

  与群众距离远,就没有开展协商的基础和条件。花园街道围绕“有能力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有能力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有能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三个能力维度进行了全街基层治理逻辑的总体重塑。

  花园街道将走向群众作为一项关键核心工作,街道办事处干部常态化开展结对认亲、帮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拉家常、访民情收集诉求;机关干部参与社区工作、参加居民日常活动,还参加居民议事会,用接地气的形式开展好协商工作。花园街道党工委书记黄远告诉记者:“设立‘老、青、少’楼栋长、前哨站民情点、花园河便民市场等好点子好办法都是听取群众建议后应运而生的。”

  今年4月份,结对的桃铁二社区的居民反映,他们居住的周边缺少农贸市场,买菜难。街道干部将群众诉求反映给相关部门,很快就有了早市。不久有居民反映从他住的地方到这个早市需要绕河,不是很方便。于是街道预计修一个同心桥来解决群众买菜难的问题。现在这个桥正在建设中。

  创新载体队伍

  拓宽基层协商渠道

  基层协商的活力,源于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街道通过搭建多样化平台、建强专业化队伍,让协商触角延伸到每个治理单元。

  花园街道以楼栋为单位,设立“1名主楼栋长+2名副楼栋长”,他们由老、青、少三个年龄段组成。主楼栋长由威望高的离退休干部担任,副楼栋长吸纳律师、教师等在职人员及青少年参与。楼栋长在矛盾调解、安全排查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老年楼栋长高洪顺为独居老人安装扶手、组织商户和居民共同协商解决排烟问题等协商议事问题。

  花园街道充分利用辖区商业网点、人员密集处建立前哨站,在居民楼内设置民情联系点,通过站点体系建设,及时收集第一手涉民涉企诉求线索,为后续协商问题提供了依据。目前街道已建立民情点827个、前哨站92个。桃源街1号楼楼道杂物纠纷、立交新区漏水问题,均通过民情点第一时间发现并协商化解,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在花园街道,有全市首家街道商会,全市首个街道级民商事调解中心,全区首家司机之家、小哥驿站,通过这些平台,有效协商化解了相关矛盾纠纷,解决了实际困难。花园街道重新划定城乡接合部平安网格,打破行政边界,确保协商治理无盲区。

  自创智慧平台

  提升基层协商效能

  线上协商是新形势下开展基层协商的重要平台。街道依托自主研发的“花园零距离智慧平台”,将投诉建议、民意调查等协商事项纳入平台统筹推动,提升基层协商的高效化、精准化、温情化。

  记者用居民李先生的手机登录“花园零距离智慧平台”,看到“我要投诉”“我要反映”等模块。李先生说,居民诉求直接推送对应网格员,复杂问题逐级上报,办理结果由居民评价,将“自上而下转办”变为“点对点直办”。通过“平安花园”模块建立矛盾纠纷、重点人群管理工单体系,支持实时录入、共享协同,已完成130余项帮扶与化解工作,如居民上传安全隐患照片后,网格员快速处置,体现精细化治理成效。

  “线上协商实现了闭环‘全流程’。”黄远说。花园街道线上协商系统建立了问题工单机制,从诉求提交、责任人办理到结果审核,每个环节全程记录,确保“事事有回音”。形成“发现—协商—解决—反馈”完整闭环,避免了问题“半截子处理”。

  黄远告诉记者,花园街道将持续深化基层协商探索实践,让基层协商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发挥更大作用,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