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社区:抚顺市新抚区刘山街道花园社区
创新实践:在花园社区,“党员先锋队”是辛勤的园丁,20名党员跑上跑下、嘘寒问暖,足迹遍布每个单元;而“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模式,则为这片花园带来活水与阳光。

志愿者为老人包饺子欢度节日
每天清晨,“窗帘之约”静静上演——以窗帘为号,是“爱心帮帮团”与独居老人之间的安心承诺。一次,志愿者发现独居的李阿姨家窗帘未按时拉开,紧急上门敲门无果、多方打听未果后,最终通过社区联系上其女儿,才得知其女儿前一晚将老人接去小住,一时疏忽忘了告知志愿者。这场虚惊让家属深受触动:“原以为只是走形式,没想到你们这么认真负责,这让我们做子女的太安心了!”
“党员先锋队”队长马淑芸的小卖部,关的时间比开的时间都长,老顾客们却见怪不怪:“帮哪个腿脚不方便的老人送东西去了。”她店里的微薄利润,最终都变成了一桶油、一袋面,在节日里送到困难老人手中。在她的带动下,“帮帮团”成了社区里最活跃的身影。而“做一天儿女”的温情则体现在一桩桩小事上:志愿者们端着刚出锅的饺子走进孤寡老人家中,陪着聊聊家常,帮忙进行手机认证,还联合医院开展义诊,用持续的陪伴守护晚年幸福。
在这里,最动人的是温暖从受助者手中传递出去。专业社工小陈在入户走访时,发现独居的张奶奶因腿伤行动不便,却不愿去儿女家添麻烦,连吃早饭都成了难题。小陈一句“交给我吧”,便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早餐约定”。每天清晨,她不是拿着热包子就是拎着蔬菜粥,准时出现在张奶奶家门口。更重要的转机在于,小陈注意到张奶奶总能将破旧的衣物缝补得工整如新,那双巧手不应只为补丁而忙碌。当小陈将一件社区留守儿童刮破的小围裙递到张奶奶手中“求助”时,老人眼眶湿润了:“我这老婆子还能派上用场呢。”自此,张奶奶从服务对象变成了最年长的志愿者,每周六下午都在社区手把手教志愿者和孩子们穿针引线。小陈感慨道:专业社工是桥,连接需求与善意;志愿服务是光,让温暖循环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