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全链条服务:事前预防 事中调解 事后回访——义县法院七里河法庭主动靠前对接企业需求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刘哲 张丹 本报驻锦州记者 王璐璐 | 发布时间: 2025-09-17 09:14

  七里河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交通便利,经济活跃。这里汇聚高新技术、健康食品等产业,有大小企业130余家。在这里,法治正成为营商环境的底色。近年来,义县人民法院七里河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构建起覆盖事前预防、事中调解、事后回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七里河法庭法官耐心调解涉企纠纷

法官耐心调解涉企纠纷

  柔性调解 为企业减负

  “案件调解成功,我们对企业发展更有信心了,谢谢法官!”调解成功后,原告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连声道谢。

  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某实业有限公司是多年合作伙伴。因某实业有限公司拖欠60余万元货款,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将其诉至义县法院。

  七里河法庭法官承办此案后,通过研判案情,认为双方信任基础好,调解更利于后续经营。法官通过电话、微信沟通,尽量不增加企业诉讼时间和经济成本。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案件圆满解决,合作关系得以保留。

  “涉企合同纠纷关乎企业生存,影响产业链稳定。我们要从双方长远合作、互利共赢出发,耐心沟通,促进案结事了。”承办法官说。

  这只是七里河法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近年来,法庭聚焦劳动争议、买卖合同、建工承揽等涉企高频纠纷,积极探索司法服务的新模式、新思路,多方位多元化解决涉企纠纷。同时,法庭不断完善涉企案件回访制度,坚持对涉案涉诉企业进行定期回访,确保“件件有回访,案案有释法”,让司法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切实提升企业满意度。

  精准破题 为企业纾困

  “没想到法院既帮我们讨回工程款,又给企业留了发展空间,这司法温度真让人暖心。”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

  近日,七里河法庭受理一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2020年,原告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与被告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土建工程施工合同。原告如期完工且验收合格,但上百万元工程款却被拖欠多年。多次催要无果后,原告诉至法院。

  法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被告。经调查发现,被告受市场影响,利润下降,资金仅能维持基本运转,并非故意拖欠。

  承办法官剖析症结,兼顾劳动者权益与企业发展,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多次组织双方协调,结合法理、事理、情理耐心沟通,劝解双方互谅互让,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案件圆满解决。

  谈及这起案件,承办法官感慨道:“不能‘办结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要尽可能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实现保经营主体与保基本民生双赢。” 

  多维普法 为企业赋能

  “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法律意识不强,缺乏风险防控能力,导致在合同签订、用工管理等环节频频‘踩雷’。”近日,七里河法庭干警走进企业座谈时,有企业家坦言道,希望法院能够提供更多“上门式”“定制化”的法律服务。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七里河法庭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破解之道。

  法庭进一步前移服务关口,多次走访辖区企业,通过实地调研、专题座谈、调查问卷,摸清企业经营状况与法律需求;开展普法讲堂、庭审观摩活动,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帮助企业疏通经营“堵点”,给出解决“良方”,引导企业依法经营、防范风险,让企业感受司法温暖。

  近三年来,七里河法庭组织开展普法宣传21场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10余次,让“小法庭”发挥“大效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添力。

  “我们将持续在推动司法服务下沉、增强执行力上下功夫。”义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济伟表示,义县法院将不断以更实举措延伸司法职能,以更优服务对接企业需求,以更强担当维护市场秩序,让司法预期“稳”起来、经营主体“活”起来、市场环境“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