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落脚点
在阜新市清河门区清河街道,有一个面积仅1.5平方公里,却承载着近两千户居民幸福生活的社区——变电所社区。这里不仅是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社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更以其扎实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充满温度的“五心服务”理念,成为了居民们交口称赞的温馨家园。
变电所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开展文艺汇演
小网格托起大民生
“初心”引领治理精细化
“我们社区的特点就是‘老’,老人多、老户多,但更多的是老街坊邻居之间那份老感情。”见到变电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春杰时,她刚从一个网格巡查回来。谈起社区工作,她开门见山,“要把这份感情维系好,把大家的事办好,关键要靠组织,靠党员,更要靠把服务送到每家每户门口的精细劲儿。”
变电所社区将232名党员纳入“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的网格化管理体系,5个党支部与社区网格深度融合,51栋居民楼的楼口都醒目地公示着网格员的信息。“现在大家都知道,‘有事就找网格员’。”张春杰指着公示牌说,“我们的网格员不仅是信息员、调解员,更是服务员。他们熟悉网格里的‘一草一木’,谁家有什么困难,哪栋楼有什么问题,总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
这种“无缝隙、全覆盖”的网格化服务,背后是社区党组织“初心”的引领。社区将在职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全部编入网格,在网格内打造了“党员志愿者服务站”、“有事儿您说话”服务点等阵地,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末端。“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社区党组织的力量扎根在网格,把民主协商的平台搭建在楼栋,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张春杰的语气坚定而自豪。
“同心”协力 “连心”文化
居民共筑幸福家园
基层治理,不能仅靠社区“单打独斗”,更需要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同心”参与。社区居委会委员邱楠主要负责社区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她向记者展示了社区精心建立的“社区能人库”和活动记录。
“我们挖掘了35位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等有威望、有热情的‘五老’人员,还有各行各业的能手。”邱楠如数家珍,“通过微信群线上‘接单’,线下服务,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免费为邻居提供法律咨询、电器维修、爱心义剪,去年就办了30多场。这种邻里互助的模式,效果出奇的好,大家的关系更近了。”
除了能人助力,变电所社区更深知文化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围绕“连心”理念,社区组织起了“春之韵”舞蹈队、剪纸社团、书法班等群众文化队伍。
“齐心”共建 “暖心”到家
服务延伸“最后一米”
走出居委会,记者在小区里看到了变电所社区“齐心”共建的成果:平整的柏油路面、崭新的健身器材、精心打理的小区绿化……这些都是社区联合“千千结”结对单位及“大党委”成员单位共同为居民解决的20余件民生实事之一。
而最让居民感念的,是那份“暖心”的精准服务。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社区建立了详细的台账,采取“集中+分户”走访,确保“底子清、情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