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文脉传声远 文明摆渡香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记者 任晓霞 | 发布时间: 2025-08-25 09:15

  简介

  沈阳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4年5月,是一支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志愿服务力量。团队由800名志愿者组成,团队负责人徐璐璐带领成员坚守“践行志愿精神 传播故宫文化”的誓言。在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中,团队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殊荣,成为博物馆领域志愿服务的标杆。

2——老带新全程讲解培训志愿者

讲解员培训志愿者

  红墙下的石板路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一群穿着“沈阳故宫志愿者”红马甲的身影穿梭在沈阳故宫的角楼与殿宇间,他们或为游客指引路线,或在展柜前细致讲解,或帮助推轮椅——这是沈阳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11年来每天都在上演的画面。

  “文物会说话,但需要有人当‘传声筒’。”这支成立于2014年的队伍,从最初500人发展到800人,年龄跨度从10岁孩童到65岁银发长者,11年间,累计服务79678人次、269264小时,成了沈阳故宫最动人的“活名片”。

  这支团队的亮点在于专业与温度并存的服务体系。这里的成人志愿者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提供全程讲解,从大政殿的八角建筑特色到十王亭的八旗制度渊源,让每一处遗存都成为鲜活的历史课本。而小志愿者则以童声开展展厅讲解,用稚嫩却精准的表述拉近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为游客们带来别样的视角。在节假日客流高峰时,志愿者们自发延长服务时间,免费为排队游客提供讲解服务,用耐心化解游览难题,累计收到感谢信超千封。

  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创新多元的文化传播路径。团队打造的“流动博物馆”项目,打破围墙限制,深入社区、学校、军营乃至戒毒所,通过文物仿制品展示、历史情景剧演绎等方式,让故宫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在“沈阳故宫少儿博物学院”历史文化主题研学活动中,志愿者化身授课老师,将书法、剪纸等传统技艺融入教学,每年培养青少年“文化小使者”200余人。他们还擅长用艺术赋能传播:在精品展览开幕式上演绎满族宫廷舞,在福利院慰问中奏响古典乐器,让静态的文物通过动态的艺术“活”起来。

  社会责任的深度践行,更彰显了团队的担当。在助力“蓝丝带”圆梦行服务活动中,志愿者们全程陪护百余位残疾朋友游览故宫,为行动不便者提供轮椅推送,为视障人士讲述建筑细节,用贴心服务圆了特殊群体的文化梦。每年“学雷锋纪念日”,他们都会开展主题分享会,将志愿服务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累计带动3000余名市民加入文化传播行列。

  正如一位老志愿者所说:“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讲述者,更是文明的摆渡人。”在他们的努力下,沈阳故宫的文化火种正跨越时空,照亮更多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