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4点,边境城市丹东尚未完全苏醒,货运司机王师傅已经从物流集散中心装满货物开往外省;正午时分,外卖骑手小李在“小哥食堂”匆匆吃过午餐后,又开始送外卖了。与以往不同,如今王师傅在送货的同时,还要向外省的人们推荐丹东的特产,而小李在送外卖的时候,则向人们推荐美食,如果发现小区不安全隐患,还要向有关部门报告。
在振安区,像王师傅、小李这样拥有“双重”身份的新就业群体已达800余人,振安区打破传统治理思维,创新实施“双轮驱动”模式,让新就业群体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
织密组织覆盖网
面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组织松散的特点,振安区以“底数清、动态明、服务优”为目标,以党建为引领,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
振安区依托“网格+”管理模式,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通过“线上数据比对+线下实地走访”,对全区8个乡镇(街道)的快递员、外卖骑手、货运司机等群体开展“地毯式”摸排,建立信息库,并定期更新需求清单。
打造幸福栖息地
在东泰社区“暖心驿站”,外卖骑手们不仅能享受免费饮水、手机充电等基础服务,还能参加“健康知识讲座”,学习实用的健康防护知识。
振安区深入推进“关爱暖心、解忧舒心、惠民连心”行动,组织开展上门“听民意、送关怀”系列活动,了解新就业群体困难帮扶、技能培训、权益保障、工作环境等方面需求。
振安区在外卖企业与社区之间搭建平台,解决外地外卖小哥租房问题;协调辖区免费开放4处如厕地,解决夜间如厕难问题;打造11家“小哥食堂”,为外卖员提供优惠套餐及等餐休憩桌椅,解决用餐、休息难题。
激活治理新动能
“您好,3号楼单元门口的路灯不亮了,晚上居民出行不方便。”快递员小王在配送途中发现问题,随手拍下照片反馈至社区联络群,不到半天,维修人员便到场修复。
如今,外卖小哥、快递员、货运司机都像小王一样成为“民情观察员”,发现楼道堆物、路面塌陷等安全隐患及时上报。今年以来,新就业群体已协助解决各类民生问题120余件,协助开展燃气及消防宣传活动10余场,覆盖居民3000余人次。
振安区建立“属地党委+行业党组织+新就业群体”联动体系,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熟门熟路”优势和“红色探头”作用,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开展“随手拍”活动,引导新就业群体投入到社区民意收集、突发事件直报、辖区安全预警等活动中,成为社区治理的“流动哨兵”“移动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