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一网一格总关情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驻抚顺记者 江海峰 | 发布时间: 2025-08-25 08:53

  幸福落脚点

  老人倚在窗前,看网格员身影准时出现在小径上;居民不再为手机认证发愁,指尖轻点社区“华园幸福码”……在东华园社区,“幸福”是热乎的三餐、深夜的守护、即解的烦忧,更是嵌入日常的信任与安稳。

  基层治理的幸福密码,在抚顺市顺城区前甸镇东华园社区就能找到——社区以网格服务、邻里关怀、智慧平台为抓手,敲开家门传递温暖,化解烦忧,织密民生服务网,托起居民稳稳的幸福。

  温暖敲开邻里门

  去年的一天,独居的王爷爷在家门口摔倒,社区网格员孟凤娇正巧看见,她一个电话,社区医生房大夫10分钟赶到。王爷爷手肘处轻微扭伤,但子女远在外地,照护成了难题。当天,孟凤娇拉起“1+N”志愿小分队:秦大姐买菜做饭,小李打扫卫生,医生定期复查。

  这样的守护已成常态,居民的事,网格员都装在心里。社区党委构建“区委—镇党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四级组织架构,让121名网格员化身“移动服务站”,两年处理1300余件急事。

  去年,居民抱怨充电桩短缺,孟凤娇当天联系供电公司勘查,半个月新增10余个充电桩;今年4月,3号楼楼道杂物堵路,网格员徐娜3天摸排12处杂物归属,党员志愿者协助清障,并固化周二、周五巡检机制,让楼道变得干干净净。

  暖意织成一张网

  11点刚过,志愿者赵玉静就提着冒着热气的保温桶来到秦阿姨家,保温桶里装着软嫩的清蒸鱼和温润的蔬菜汤。秦阿姨有智力残疾、腿脚不便,3个月前,社区启动了“六助”服务,让长者食堂为她定制易嚼餐食,赵玉静成了风雨无阻的专属“外卖员”。温情同样流淌在老兵贾叔家里,“戎光”退役军人服务队首度结对72岁的他,并约定每周二、六上门买药清扫。

  资源整合的暖意也织成了一张网。5月9日亲子讲座现场,杨姣老师用“角色扮演”拆解《爱的五种语言》,30多位家长红了眼眶:“学会倾听孩子心声了。”7月2日9点,网格员陈宇为95岁的马金荣老人完成高龄津贴认证,手机镜头前连拍三张:“马爷爷,搞定啦!”老人笑比手势:“你比我孙子还细心!”粽叶飘香的端午、月饼香甜的中秋……一场场活动也让98.6%的满意度落地生花。

  一码解开烦忧事

  “爸,扫这个码就能预约代办!”6月5日,91岁的任大爷盯着儿子发来的链接,眉头舒展——“华园幸福码”可一键预约养老保险认证。半个小时不到,网格员刁广宇登门,用手机拍摄老人认证视频,“眨眨眼……好嘞!”10分钟化解难题。

  记者了解到,“华园幸福码”智慧服务平台,集成21项便民服务,实现“一码通办”。上线以来,扫码量超1000次,线上办件80余件,为特殊群体上门220次。

  除了“华园幸福码”,升级的党群服务中心里,老年康养区茶香袅袅,户外劳动者驿站里微波炉正转着外卖员的午餐;“三所联动”机制依托“丽梅工作室”化解纠纷500起,成功率98%;“铁脚板+小程序”双轨巡访贯通21个基层党组织,服务超1000人次,数字赋能着治理末梢,让更多居民乐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