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张某以“项目资金未到账”“工程存在质量争议”等理由拖延甚至拒绝支付参与建设的农民工应得的劳动报酬18万余元,最后竟然玩起了失踪。近日,营口市老边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成功帮助老李和另外60多名农民工追薪18万余元,以强有力的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办案人:杨乐
职务:营口市老边区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
“张老板说年前结清,现在都过去快一年了,孩子学费、老人医药费都等着这笔钱,一开始电话还能打通,后来干脆就把我们拉黑了。”农民工老李激动地向我倾诉。去年春天,老李和另外60多名农民工在张某承包的工程项目干活,在工程结束后,张某却以“项目资金未到账”“工程存在质量争议”等理由拖延甚至拒绝支付参与建设的农民工应得的劳动报酬18万余元,最后竟然玩起了失踪。农民工们多次催要无果,生活陷入困境。难道汗水凝结的报酬要成泡影了吗?
“农民工工资,一分不能少!”营口市老边区人民检察院在受理案件后,迅速成立护薪专项工作组,启动“快办、快结”绿色通道“四步走”——第一步,精准固定证据链:检察官连夜梳理在案证据,同步联系劳动监察部门,锁定欠薪事实。第二步,强化法律震慑:办案检察官告知张某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督促其履行支付义务。第三步,积极与公安、劳动监察大队等部门沟通协调,协同开展追薪工作,形成维权合力。第四步,积极协调张某家属及项目相关方,搭建沟通桥梁,反复磋商可行的支付方案。在与张某家属联系的过程中,张某家属一开始态度消极,不愿配合,检察干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张某家属同意配合检察机关的追薪行动。检察攻坚,多维度发力破解维权难题。在检察官的持续努力和法律威慑下,张某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张某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最终同意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双方达成和解。
在守护好农民工“钱袋子”的同时,检方严格依法履职,对张某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进行审查认定。虽然张某最后偿还了农民工工资,但是他必须为自己漠视劳动者权益、逾越法律红线的行为付出代价。老边区检察院依法对张某提起公诉,张某受到法院有罪判决。司法惩戒,让恶意欠薪者付出法律代价,这一判决不仅让张某为其违法行为付出了代价,更向社会释放“欠薪必查、违法必究”的强烈信号。
“案件办结不是终点,长效治理才是目标。”今年以来,老边区检察院针对工程领域欠薪隐患,建立“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成立护薪专项工作组,通过法律宣传活动,告知农民工要与用工单位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及时留存证据,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老边区检察院将坚持长效守护,为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