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传统庭审”到“网上审理”“云端会签”,数字司法赋能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新格局。本案通过“一张网”平台的深度应用,从送达传票、审理、监督被告履行义务,全过程在网上办理,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从“线下跑”到“线上办”的转型升级。
办案人:康璐
职务: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
近日,丹东中院民事审判第一庭依托“一张网”全国法院移动办案办公平台的技术优势,成功化解一起跨越丹东、江西、北京三地的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让相隔千里的当事人“零跑腿”实现案结事了。
本案原告江西某电子商务公司以被告某电商平台经营者未经授权,销售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由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我们审判团队便遇到了“送达难”问题。被告在经营平台登记的电话显示错号,邮寄至其丹东户籍地的传票也被退件,电商经营者“隐身”导致传统送达方式难以奏效。法官助理随即尝试通过刚上线的“一张网”系统发起“协查找人”,平台终端在接到申请后,2日内便锁定被告实名认证的常用手机号,法官助理立即通过集约送达平台推送诉讼材料完成电子送达。这一创新尝试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审判工作的“送达难”问题,充分体现了智慧法院建设在优化司法流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与法官助理依托全国法院移动办案办公平台,通过每案一端口的“沟通交流”功能,密切跟进案件动态,精准聚焦当事人核心诉求,实时在线组织双方交换意见,力求在庭前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经过我们组织多轮在线磋商,远隔千里的当事人终于在线达成和解。这时,分别在江西、北京的双方当事人又在线向我提出了请求。被告提出达成和解后原告必须撤诉,而原告担心私下与被告达成和解,撤诉后履行中会出现问题,提出必须在法官主持下签订和解协议。多项请求摆在我的眼前,我想,如果组织双方到法院签订协议,可能错失最佳和解时机,还会让当事人增加诉讼成本。于是,我与助理积极研究“一张网”移动端功能,最终通过手机端的“多人会签”功能,为双方当事人搭建了和解平台。法官助理帮助双方当事人及时拟定和解协议上传到平台,并向双方当事人发起“多人会签”邀请。通过手机端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全国版”小程序,双方不到1小时即完成协议签署,被告当即履行下架侵权商品、赔偿损失等义务,原告随即申请撤诉,案件圆满解决。“一键和解、即时履行”,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化解纠纷,切实减轻了诉累,提升了司法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