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沈阳市浑南区人民检察院“木兰团队”检察官坚持以柔性手段化解矛盾纠纷,既以法理厘清责任边界,又以情理软化对立情绪,她们贯彻“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坚持把小案办好办精、办到极致。
办案人:刘晓楠
职务:沈阳市浑南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
那是一个平静的下午,我正坐在我院的“木兰检察为民实事岗”值班,突然听到门外传来轮椅碾过地面的细微声响,抬头望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出现在我眼前。我赶忙起身扶住轮椅,他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攥住我的手腕,声音发颤:“检察官同志,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来人是张大爷,62岁,没有稳定工作,一直打零工赚钱,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也够养活自己。可近年来,张大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三年前的一场重病彻底击垮了他,如今只能依靠轮椅行动,每月都有一笔不小的医疗费支出。张大爷颤抖着递来一沓泛黄的病历,每一页都记录着病痛的折磨……“如果能自己干活挣钱,我也不想拖累儿子,他也不容易,可实在是难以支撑……”张大爷的声音越来越低,眼眶通红,“朋友告诉我可以来检察机关寻求帮助,你们看我这符不符合支持起诉条件?”
我知道这类赡养纠纷的复杂性——既要遵照法律规定,又需兼顾血脉亲情。我当天便受理案件。随后几天,我和检察官助理走访社区、调取医疗记录、核实收入证明……随着证据逐渐完善,事情的脉络逐渐清晰:张大爷已经丧失劳动能力,而且多年前已经离异,独子小张确有赡养义务。然而,当我拨通小张电话时,听筒里传来的却是一声沉重的叹息。
初次见面时,小张垂着头坐在调解室角落,双手无意识地搓着衣角。“我不是不想管我爸,可我连自己都难……”他低声解释。原来,小张也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微薄,还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
实现老有所养是全社会的共同期望,但同时,我也能体会小张的窘迫。我翻开张大爷的病历,指着密密麻麻的诊疗记录问道:“你知道你父亲为了不拖累你,独自吃了多少苦吗?”小张的指尖猛然一颤。我继续说道:“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既是法律要求,也是人伦常情。张大爷需要的赡养费,是为了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及时妥善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也能让老人安度晚年。”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与张大爷父子沟通。通过亲情伦理、法律规定等多角度的劝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小张按时支付赡养费,并承诺对张大爷的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怀照料。签字时,我听见张大爷轻声说:“谢谢你没让我们父子对簿公堂。”
那一刻,我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一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高质效”,其核心要义绝非止步于程序的完备,更要致力于将法律规定转化为具体的关怀,在恪守法律底线的框架内,修复受损权益,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解与社会秩序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