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农家院里丈量“盲区”解纠纷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驻丹东记者 王大海 整理 | 发布时间: 2025-06-30 10:35

  核心提示

  两家是前后相邻的农家院落,中间通道因土地确权时没有确定归属,成了盲区。其中一家出行,要借用另一家院角,而另一家修建院墙又占用了盲区,办案人在下村排查矛盾纠纷时发现此案,并联合村党支部书记到现场丈量土地,做调解工作,彻底解决了已经激化的矛盾纠纷。

王志博

  办案人:王志博

  职务: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日前,在宽甸县双山子镇一个村调解的一起邻里纠纷,让我体验到“政法干部下基层”的必要性以及“如我在诉”的理念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前不久,我在一个村里排查矛盾纠纷时,村民赵某神色焦急地找到我,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地界协议》,言语中满是焦虑与气愤,就像随时要拿这份协议去和谁大吵一架。我意识到事情不简单,赶忙仔细询问。原来,赵某和李某两家房屋院落前后相邻,本应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好邻居,却因为一堵院墙闹得不可开交。

  纠纷的源头要追溯到几年前土地确权时发现的“盲区”。赵家后门与李家前院之间有一条两米宽的巷道,这片区域不在两家土地四至范围内。这些年,赵某出门得借道李家院角处,而李家翻修房屋时又占用了巷道。长期借道和占用,让两家人心里都憋了不少怨气。今年,李某家砌墙进一步挤占了巷道,彻底点燃了矛盾的导火索,多年积怨就此爆发。

  得知两家就在村委会旁边,我找到村党支部书记,立刻前往实地查看。到了现场,只见李某正忙着修整院墙,赵某站在自家门后满面愁容。看着边界参差不齐的房屋院落、狭窄的道路,我深知这场纠纷棘手又紧迫。

  调解时,我先耐心地在现场释法明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双方解释“相邻权”:“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是乡里乡亲,血脉相连。所谓相邻权,不仅是保障自己享受权利,更是要懂得尊重别人,和谐共处。我们不能为了自己方便就损害别人的利益。”在我真诚劝解下,双方的怒火慢慢平息,开始冷静下来听彼此的诉求。我抓住时机,提出一个合理方案:明确围墙地界,既保证赵某的出行自由,也满足李某的合理需求。随后,我们现场一步步丈量、确认,村书记还全程用手机录像,为日后邻里和谐留下依据。这个方案最终得到双方认可,纠纷顺利化解。

  回顾这次调解,我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和谐为目标,努力找到问题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双方心服口服。如今,赵某与李某两家之间的院墙不再是壁垒,而是变成了见证邻里和睦的温馨纽带。

  在基层司法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司法应当有温度。我会继续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用心倾听、用情调解、用理说服,在每一次下基层和司法工作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司法的温暖触及每一个角落。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