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个人简介:刘丹,1978年9月出生,丹东市振安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2006年考入丹东市振安区人民法院。2020年被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百名基层尖兵”称号,2022年被省法院授予“办案能手”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二等功一次。
人物白描:她个头高挑、眉清目秀,为人真诚热情,说起话来给人以亲切、轻松的感觉。不熟悉她的人还真看不出她做事泼辣、果断干练,工作起来像男子汉一样雷厉风行,同事说她办起案子真应了那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刘丹做事雷厉风行,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她总能准确适用法律,妥善处理问题,公正司法,司法为民,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有效化解纠纷,维护法律权威和群众权益。
诉讼服务的“宣传员”
几年前,刘丹在九连城人民法庭工作期间,克服家庭负担重、孩子小、上班交通不便等困难,经常利用节假日及业余时间调查、取证、送达、书写法律文书,一干就是5年。那期间,她走遍了辖区各村,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到户。
成为立案庭负责人后,刘丹坚持服务在诉讼窗口第一线,到振安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每一名当事人都能看到刘丹热情而亲切的笑容,得到满意的解答。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早晨,三四十人蜂拥来到诉讼服务中心,嚷嚷着:“这里再不管,我们这年都没法过了。”刘丹闻声赶来,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了解情况。原来他们是来自河南的农民工,因工厂欠其工资10万余元,经过多次索要无果,就跑来了法院。刘丹把诉讼须知的小册子发给每一名当事人,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应如何诉讼,并帮助他们联系到振安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他们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
“你们的案件都有了代理律师,你们可以放心回家过个安心年了。”当刘丹笑容满面地通知大家后,三四十名农民工齐声喝彩。
矛盾纠纷的“消防员”
刘丹在九连城人民法庭工作时,深知化解邻里、家庭这类矛盾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通过调解实现案结事了。她在办理这类案件时,常常将法律讲解和说服教育作为案件审理的启动环节,引导当事人在诉前协商解决纠纷。
九连城法庭受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被告不尽赡养老人的义务,在当地影响很坏。刘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决定就地在村里办案,经过说服教育,被告接受法院的调解,表示今后一定要善待老人。同时刘丹通过此案,给当地群众上了一堂法律知识宣传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刘丹是立案庭庭长,还是速裁审判团队审判长,为了加快办案节奏,缩短办案周期,她带领团队畅通案件分流机制,简化案件审理程序,对于通过远程音视频调解且在线上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直接出具调解书。采用“全面导入+总量把控”的工作模式,在案件筛查关口上不限案由、不限标的,除部分案件,其他民商事案件全面、依次导入诉讼,把适宜速裁的案件分流到速裁团队。自2017年至今,她带领的速裁审判团队审理的案件,没有一件上诉,真正做到了难案精审、简案快审。振安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被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指导人民调解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改革创新的“领航员”
2017年5月,振安区法院开始实行诉调对接、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工作,刘丹和诉讼服务中心团队制作了诉调对接工作流程图。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开通了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平台质效评估指标体系,刘丹按照振安区法院党组的部署,带领全庭人员加班加点、群策群力,探索建立了30多项工作规范。每天一上班,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系统,察看平台各项指标得分情况,哪项指标出现了问题,都要第一时间查找原因,及时提醒督办。
2022年,在刘丹积极努力下,振安区法院率先在丹东地区利用网上云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打通了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拓宽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渠道,刘丹摸清基层调解组织和人员的情况,使振安区法院率先在丹东地区完成了特邀调解员的聘任。同时,创新“止争24小时”制度,对于适用速裁的案件,大部分实现“当天立案、调解或宣判、制作裁判文书、送达”,保证在24小时内,为当事人解决纠纷。这些改革,得到了上级法院和辖区群众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