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新时代“后浪”用坚守书写青春——记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一级法官 姜松淋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姜威 驻鞍山记者 马琳 | 发布时间: 2023-03-10 10:03

【榜样】姜松淋

姜松淋

  个人简介:

  姜松淋,1983年10月出生,2012年到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工作,现任岫岩县法院立案庭庭长、一级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曾荣获省高级人民法院“百名办案能手”、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2022年被省法院评为“办案能手”。

  人物白描:

  姜松淋每天都在立案窗口、调解室、法庭之间穿梭不停,别看他还未满40周岁,但是业务本领特别强,“老厉害了!”是同事和群众对他最多的评价。

  浓眉,并不大眼;单眼皮,却很有神;冷峻,但却热情如火,这是武侠小说里通常描写高手的画面。在岫岩县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就有这样一位浓眉、单眼皮、面容冷峻的“办案能手”——姜松淋。

  以一“挡”六十不怯场

  被60多人围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头都会大是不是?可姜松淋却凭借过硬的法律知识“征服”了大家,以实际行动彰显为民情怀。

  2022年5月,一名当事人到岫岩县法院立案咨询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立案工作人员发现该起案件涉及人数众多——有60多户居民都是此种情形,关乎民生,并关系到营商环境建设,于是主动联系姜松淋,希望能够通过诉前调解处理矛盾。

  姜松淋立即展开行动,到当事人所在小区走访了解情况。听说法官来小区,呼啦啦来了一群人。“少说也得有六七十个人,我连站都站不稳。”姜松淋回忆,如果当时不把场面控制住,后果不堪设想,调查工作也无法进行。

  “大家静一静,听我说,每家我都会调查的。”边说,姜松淋边将物业的一张桌子挡在身前。几声呼喊过后,人群静了下来,姜松淋赶紧利用这短暂的平静,安排前面的十几个人排好队,大家一看,都紧跟着排起了队。

  经过整整一天的调查走访,姜松淋了解到小区开发商面临生产经营困境,缓过这一时期,开发商就会解决60多户业主的问题。

  但姜松淋也要考虑到业主们的合法诉求,于是他运用法理和情理向双方释法析理,耐心向双方解释其中的法律关系以及现有的政策规定,最终在他的多次调解下,开发商向居民们致歉,双方达成延后赔偿协议。

  三天理清“家务事”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姜松淋就是凭借年轻人的勇气和热情,3天调解成功一起赡养纠纷案。

  2020年临近春节,86岁的赵老和他老伴儿将自己的4个儿子告上法院,要求4个儿子按月交纳赡养费,而且随后又起诉要求他三儿子腾出所占房屋。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姜松淋去当事人家中调查走访。了解到这个家庭每个子女都有自己的难处,例如大儿子患有智力障碍,二儿子靠收废品为生,而且还有疾病,三儿子没有自己的房子,四儿子有上学的子女,并且有岳父岳母需要照顾,大女儿以摆地摊卖菜为生,小女儿也患有智力障碍。

  姜松淋一连3天调处这个纠纷,与这个家里的每个人进行深入交流。发现双方当事人矛盾深,情绪也比较激动,姜松淋决定通过“背靠背”的调解方式,让他们先不见面,使双方从情绪激动的状态转变为冷静思考的状态。最后再借助第三方公益组织的力量,对老人进行关怀和心理疏导,从而使矛盾化解,老人不再跟子女要赡养费,三儿子也同意从家中搬出来。

  2020年4月26日,中央电视台《乡理乡亲》栏目专题报道了这起案件解决的全过程,并同步视频连线法官在线释法。

  加班练好“十八般武艺”

  为全方位立体化高效服务百姓,在姜松淋的带领下,诉讼服务中心不断整合公共服务主体,将“诉调对接中心”打造成“多元衔接”核心平台,设立“老兵调解室”“人民调解专家工作室”等。他还特邀8名专职和11名兼职调解员进驻立案庭,参与诉前纠纷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

  为深入推进繁简分流改革,推进小额诉讼、普通程序独任审理、支付令、特别程序中实现担保物权四项重点工作,优化审判资源,姜松淋把加班变成常态,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很晚。

  在姜松淋和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下,2022年,岫岩县法院诉前调解案件共3003件,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79项指标一直位于全省前列,被省法院评为省级标志性诉讼服务中心,岫岩县法院被省法院确定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探索先行法院。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