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铁军
人物简介
于铁军, 1987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信访工作,现任丹东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副局长。扎根信访,始终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始终追求工作一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全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座右铭:为民解难,为党分忧。
12月19日,记者来到于铁军的办公室,一方红底黄字、带有“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字样的玻璃摆件首先映入眼帘。握手时,记者发现他的手背贴着医用胶条。于铁军告诉记者,他这几天正在住院,但心里装的事实在太多,今天忍不住就回来了。
扎根工作不言悔
于铁军是丹东市信访局唯一一名信访专业大学毕业生。1987年,21岁的他大学毕业分配到信访局,在信访局一干就是30多年,每当局里来了新人,他总是对人家说:“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是信访工作的魂。”
工作中,他带头做到“荣誉面前不伸手、待遇面前让着走”。遇到评先评优,他总是主动把获得荣誉的机会让给同事,从事信访维稳工作几十年,他也仅拿了一次省级二等功。他说:“既然选择了信访,就要不改初心,坚持走下去。”
尽心尽责解难题
于铁军告诉记者:“信访干部的责任就是什么时候都要不辜负、不懈怠,对得起百姓的信任。”
丹东市民姜某在动迁中遭遇不公,儿子辍学,家中生活十分困难。姜某上访后,于铁军一方面全力解决姜某动迁和医疗问题,一方面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有空就到姜某临时搭建的棚厦去看看,为姜某争取了救济款、办理了低保。在于铁军的不懈推动下,最终姜某的动迁和医疗等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2015年,于铁军驻村扶贫,他走访调查发现,这个村没有集体经济,村委会欠村干部十多年薪水,村民们种植的秋白桃等水果因无法储存,受到商贩的压价,增产难增收。于铁军通过协调县委、县政府和有关单位投资,在村里建起了能存储数百吨水果的冷库,又建了6个标准化大棚,种植经济作物。一年后,村民们收入提高了,还有了集体分红,贫困村脱贫了。
建功信访创佳绩
“有能力,有办法,工作中的困难到他那里都能轻松解决。”熟悉于铁军的同事都这样评价他。
2010年,于铁军走上了信访局副局长位置,他的目光转向了信访工作方法的改革创新。为了实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他指导乡镇建立了一套镇街基层组织化解信访矛盾纠纷的有效方法,丹东因此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
为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他带领相关科室研发了“丹东投诉”手机投诉平台,群众通过投诉公众号,用文字、图片、语音、小视频就能反映诉求,同时,对平台受理投诉实行“快收快办”,12个小时之内责任单位就要完成电话或上门回访。于铁军说,如今按小时推进投诉办理,提高的不仅是信访部门的效率,更提高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丹东投诉”的成功上线,丹东市的信访事项办理群众参评率等信访“三率”关键指标已经由全省倒数第一变为全省第一。
于铁军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丹东信访工作措施方法,践行心中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