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闪光的天平 不朽的法魂——追记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原民一庭庭长方程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葫芦岛记者 郑子超 | 发布时间: 2019-11-14 09:42

  人物简介

  方程,兴城市高家岭人,1995年到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先后在执行局、少年审判庭、立案庭、研究室、杨家杖子法庭、法院民一庭工作。2011年1月19日因心梗去世,年仅42岁。工作16年间,方程办理了1200余件案件,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无一上访,调解率达70%以上,结案率100%。

  生前日记:活着,就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知的人,要在一生中贯彻。

图片1

方程生前照

  有一颗初心

  叫为百姓做点实事

  “方程”,并不是数学公式,而是一个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人,一个鞠躬尽瘁的人民好法官。

  “我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人民法官,为父老乡亲做点儿实实在在的事是我最大的愿望。”这句话,是方程一生追求的初心,更是一辈子不移的坚守。

  自小在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使方程始终保持着淳朴之心。“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我们手下偏差一点儿,在他们心里就是百倍千倍的委屈。”

  听其言,观其行,方程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替几个农民工要回被拖欠的工资,他奔忙两个月,三赴锦州要款,结案后还积极协调执行工作;到外地执行一件多年的积案时,为了找到被执行人,方程在公共厕所里蹲守了一个多小时……

  2009年,在体检中,方程被查出严重的鼻中膈弯曲,应该立即手术,可他一拖再拖直到2010年年底才做手术。住院期间,他仍把病房当成办公室。

  2011年1月19日那一天,方程坚持去调解一起村民妨碍供电工程的案件。抵达现场后他几次呕吐,但仍坚持调解。最后被强行送到医院时,他颤抖着吐出“难受”两个字后,就再也没起来。

  有一个法官

  老百姓叫他“程子”

  在连山区法院,方程是公认的“调解高手”。多年来,他坚持扑身基层,走进田间地头,用心调解,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工作16年来,方程负责的案件调解率超过70%。

  在他心中,调解是一根杠杆,平息的是一个矛盾,撬动的却可能是一个村落、一个街道、一个厂区。只要能通过调解解决矛盾,花再多的精力都值得。

  2004年3月,方程被任命为连山区法院杨家杖子法庭副庭长。通过深入调研,他探索创建了“三级联动”调解法,即法庭、司法所和村委会三级联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矛盾纠纷尽快消除。

  在杨家杖子法庭任职的5年里,方程积极推广“三级联动”调解法,同时走遍辖区每一个乡镇、村屯,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收获了无一人上访、连年结案率100%、调解率始终居全院第一的成效。

  在方程看来,调解并不是简单地“各打五十大板”或者“和稀泥”,也不仅仅是一种结案方式,更是一个为民司法、展现公正的过程,必须全力为群众服务。

  因方程平易近人,老百姓都把他当亲人,总是“程子、程子”地叫他。

  有一种精神

  叫公平公正的“方程”

  “活着,就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知的人,要在一生中贯彻。”这是方程写在工作日志上的话,一直陪伴他走到了最后。

  作为一名法官,方程时常会面对种种诱惑,但他有自己的坚守。

  一次,有当事人给方程送来现金红包,方程断然拒绝,说:“放心吧,你的案子我一定秉公办理。”

  在另一起案件中,当事人的女儿被杀害,因被执行人四处躲藏,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方程紧盯不放。该案执结后,当事人拿出5000元钱感谢方程。方程当场发火了:“这是你女儿用命换来的钱!我要是拿了,还是人吗!”

  常年超负荷工作导致方程的身体“千疮百孔”。他的办公桌下,常年放着生花生,那是他应付胃疼的“偏方”。

  方程因公殉职后,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追记个人一等功,追授“全省法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最高人民法院与省委追授方程“全国模范法官”和“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葫芦岛市委追授方程“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