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雅河司法所:倾情化干戈 解开“千千结”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鞍山记者 马琳 | 发布时间: 2019-05-15 09:47

“枫桥”新绽辽宁花 ——全国模范司法所巡礼


  名片

  岫岩满族自治县司法局雅河司法所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所,现有工作人员4人,他们每天穿梭于大山深处、田间炕头,建立了法制宣传教育、重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各项工作制度,近几年,辖区内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今年1月,雅河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

  所长访谈

  坚守人民调解这“第一道防线”——专访岫岩满族自治县雅河司法所所长文需雁

81

文需雁

  “今年我们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大家都感到无上光荣,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忘初心,有原则,有担当,有作为,真正肩负起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文需雁说。

  文需雁从2000年任雅河司法所所长兼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至今,一干就是20年,他将人生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司法行政和人民调解事业,为辖区社会的和谐平安、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他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在文需雁办公室的柜子里,他所获得的荣誉让记者有些眼花缭乱,最近的一个就是今年4月初他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专家。从名单上看,在10名专家中,他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个。

  雅河司法所管辖范围包括大宁、雅河两个街道办事处,8个行政村(社区)、95个村民组,紧邻县城,辖区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2万多人,历来社情复杂,民风强悍。20年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给文需雁的身上留下了21处伤疤,其中最显眼的一处是右胳膊肘上的。2009年4月的一天,文需雁去于岭村处理一起土地纠纷,双方动起了棍棒、铁锹。他上前制止的时候,被人将胳膊砍伤,鲜血流了出来,文需雁一边包扎伤口,一边继续做调解工作。最终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一场风波就此得以平息。可人们哪里知道,调解过后,他胳膊上的那处伤口缝了20余针。

  20年来,类似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漫漫长路上,文需雁用心跋涉着,脚踏实地坚守人民调解这“第一道防线”。

  点睛之笔

  从实践中来的“三五调解法”接地气

  4月29日,因为下雨的原因,山里的路的确不太好走,记者赶到雅河司法所时已是中午。采访刚刚开始,一位姓张的老大娘匆匆闯了进来,边哭边求助。原来,张大娘因家庭纠纷来找司法所给解决。在文需雁苦口婆心的劝说和法律讲解下,通过做家人的工作,13时之前就把老人的问题圆满解决了。没等司法所同志将老人送走,又有夫妻二人因信访问题匆忙走进了司法所寻求帮助,于是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又紧张地忙碌起来。

  14时许,正在和记者吃“午饭”的文需雁接到蓝旗村调委会主任唐宝恒的电话,称村民间发生土地纠纷,有可能打起来,希望他来给调解一下。文需雁放下碗筷,带着工作人员冒雨赶往蓝旗村。记者本以为这事很麻烦,可文需雁到达现场后,将双方当事人组织到一起,并找来村里的长者共同调解,只用半个小时就让当事双方达成了协议。

  “咋这么快?”回所路上,记者道出心中疑问。“我们用的是文所长总结的‘三五调解法’。”所里的工作人员抢着回答。“‘三五调解法’里的‘三’是指在调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心理疏导、调解纠纷、解决问题这三个环节。”文需雁解释,每个环节都有五项内容。心理疏导环节要学会五项基本功:即“察、听、询、解、访”,将这五步法运用到调解工作中,不仅能够快速化解棘手的矛盾纠纷,同时还能避免同一矛盾纠纷反复再生,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调解纠纷环节要掌握五条技巧:一是立足事实,判定是非;二是因事制宜,有的放矢;三是因势利导,巧借东风;四是沟通感情,营造气氛;五是语言精准、表达得体。解决问题环节运用五种方法:一是法律与道德相结合,面对面、背对背的调解方法;二是动员多种力量协助调解法;三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调解法;四是褒扬激励调解法;五是迂回避让调解法。

  这就是“三五调解法”的精髓所在,其效果如何?据了解,2016年以来,雅河司法所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辖区内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没有发生因工作失误导致民转刑案件或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案件。目前,8个村(社区)都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69个村民组成立调解小组。每年都适时对118名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通过培训,使调解人员的素质普遍得到提升。

到村里普法宣传

到村里普法宣传

  调解那些事儿

  不变的“文三千”

  在文需雁的工作笔记上有这样一段话:“小时候随父亲到大西北甘肃支边建设,老百姓连喝一口水都会觉得是种奢侈。看到父亲打出了一眼眼水井,让老百姓喝上了甘甜的水,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像父亲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文需雁的确是这样做的,从老百姓给他起的绰号可见一斑。

  在同心村关德君(化名)老人的家中,记者看到老人已卧床不起,连亲人都不认得了,可当5年未见的文需雁再次踏入老人家中的时候,老人看到他的反应竟然是一愣,随后哽咽道:“你是我的那个‘干亲戚’老文吗?好人啊!”

  文需雁告诉记者,2014年6月的一天,老人找到刚下乡归来的他哭着说,“文所长快给我做主吧!我快活不下去了!”原来,老人共有两儿三女,女儿都已出嫁,二儿子正在外地打工。老伴儿刚去世不久,和他共同生活的大儿子突然出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儿媳却因老人五间房子财产分割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文需雁多次将关德君的5个子女召集在一起,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子女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纷纷表示要赡养老人,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从那以后,关德君逢人便称文需雁是他的“干亲戚”。

  对住在洪堡村付堡组的张某来说,文需雁就是她的“娘家人”。有人问她:“文需雁是你啥人?”张某一概回答:“他是我的老娘舅!”

  2012年5月,张某怀里抱一个孩子,后背还背着一个孩子,脸上挂满泪水找到文需雁。原来,她自己带孩子还得经营家里的蔬菜大棚,而丈夫付某整日在家游手好闲。为此,两人一直吵吵闹闹,甚至到了闹离婚的地步。双方的父母也掺和进来,甚至大打出手。

  “清官难断家务事”,文需雁百般劝解依然无法平复张某激动的心情,于是决定让他们先回家平复一下心情。第二天,张某将自己锁在蔬菜大棚旁的简易房中,准备喝农药自杀。得知消息跑到现场的文需雁来不及多想,一脚踹开大门冲了进去,一把夺下张某手中拿着的农药瓶,扔到一边。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哭成一团,丈夫脸上满是悔恨,自杀未果的张某终于冷静了下来。文需雁仔细倾听他们夫妻二人诉说心中的苦闷,发现其实他们夫妻感情很好,只是缺乏沟通,在文需雁的劝说调解下,张某终于露出了笑脸。现在,夫妻二人除了经营大棚,付某还开着出租车,张某也开着小卖部,日子红红火火。

  其实,文需雁的“绰号”还有很多,什么化解纠纷的“排雷手”,上访路上的“灭火器”,排忧解难的“土律师”,刑释人员的“好家长”……但“文三千”是叫得最多的一个。

  对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村民来说,出行仍然是靠两条腿和一双脚。20年,文需雁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沟沟岔岔,鞋子磨破了60多双,辖区5369户每一家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乡亲们给他封了个“雅号”——“文三千”,意思是“进千家门、办千家事、解千家难”。

  “处理矛盾纠纷先讲情,再讲理,最后讲法,老百姓的事都是天大的事,因为他们解决不了才来找你。”文需雁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乡里、村里每一户老百姓的赞誉。

  颁奖词

  在山区农村,农民辛苦耕种以维持生产生活,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类矛盾纠纷的产生,而矛盾纠纷是社会治安问题的导火线,堵不如疏,只有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对繁杂的矛盾纠纷调解,雅河司法所发挥着大调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