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各项规章制度对民警的执法管理要求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细致,公安监管场所的管理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本溪市看守所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应对在押人员死亡或破坏监管秩序的现象时,勇于担当、直面问题,科学运用法律规章制度,有效固定证据资料,依法严惩违规行为人,妥善处置在押人员死亡问题,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和在押人员家属的认可,实现了规范管理和警示教育双赢的局面。
9月8日夜里,本溪市看守所在押人员李某出现头晕,继发呕吐。医院为其复查头部CT证实发生新的脑梗。9月9日上午,李某出现意识障碍,经诊断为“小脑脑梗塞、枕叶脑梗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病、糖尿病”。看守所立即启动在押人员危重病情处置预案,全力进行救治,同时将该人病情通报驻所检察室和溪湖区人民法院,并通知李某家属到场,内勤在第一时间为其办理“暂予监外执行”审批手续。16时许,“暂予监外执行”手续审批完成,告知其家属到医院履行法定程序,在相关法律文书上签字并将李某接回自行治疗。17时许,李某的妹妹和妹夫等了解情况后表示暂时不能签字和接收李某,需要等待从国外赶回的李某女儿到场后再决定是否签字接人。22时许李某死亡。崔运涛所长与家属见面,依法依规耐心讲解,进行沟通,9月11日,李某女儿和其他主要家属与看守所达成协议,对李某的病亡没有异议。9月13日7时,看守所与李某的家属在驻所检察室的监督下,将李某尸体进行火化。
这样的事件,本溪市看守所今年妥善处理三起。
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是妥善处置在押人员因病死亡事件的基础条件。严格的入所体检从根本上保证了在押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溪市看守所严把入所关,从收押第一环节就不马虎,对患有重大疾病在押人员统一羁押于设立在金山医院内部的患病嫌疑人看押大队,由专业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为及时抢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争取了有效的时间。定期的风险等级评估从管理上保证了在押人员的生命安全。看守所定期对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等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身体、情绪、案情变化等方面。看守所管教民警按在押人员的风险等级评估报告分类管理,对重大风险等级在押人员给予更多关注,从日常管理上保证在押人员的生命安全。行之有效的医疗应急预案从措施上保证了在押人员生命安全。这三起在押人员病亡事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迅速启动医疗应急预案及时开通医院抢救绿色通道,并将抢救工作全程录像。这就体现了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收效,既确保了在押人员不在监内死亡,也降低了病患死亡事件的处理难度,应当作为长效机制予以完善和坚持。
安全是监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看守所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向创新要动力,改革固有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了全方位动态式的管理新模式,有力提升了管理水平,监所管理工作经验被全省推广,公安部监管局予以全国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