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今天巡逻去咱们老厂区。”8月的鞍山,降雨不断,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大屯派出所社区民警带着老刘身披雨衣穿梭于辖区企业厂区。雨衣里,老刘穿着印有“社区警务团队”字样的红色马甲:“我在这儿干了30多年,哪条路有个坑、哪个车间有安全隐患,我都门儿清!”
巡逻是千山公安分局社区警务团队的日常工作之一,这支特殊队伍以社区民警为队长,汇聚了社区干部、钢都义警、热心群众、网格员、保安员等多方力量,正成为千山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退休老工人变身“平安卫士”
“以前社区治安全靠民警跑,人少事多,有时候顾得上东顾不上西。现在有了社区警务团队,情况大不一样了。”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大队长孙鹤桐向记者介绍,针对辖区人口结构复杂、治安要素多样的实际,分局创新打造“1+N+X”社区警务团队模式。
在大屯派出所辖区,记者看到,社区警务团队的巡逻路线覆盖了企业厂区、居民小区、沿街商铺。“我们每天分早中晚3趟巡逻,遇到可疑人员就多问几句,发现安全隐患就及时记录上报。”老刘翻开巡逻记录册,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近期的巡查情况:“8月5日,某某厂区东门消防栓压力不足,已联系物业维修;8月9日,居民张某某反映楼下广场舞声音大,协调后调低音量……”
截至目前,千山公安分局已组建25支社区警务团队,371名队员活跃在各个社区。“这些队员‘人熟、地熟、情况熟’,能帮我们解决不少‘挠头事’。”孙鹤桐介绍道,成立两个月以来,社区警务团队已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7起,开展巡逻防控162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5件(次),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天化解空调噪声矛盾
“调解要像解绳结,得顺着纹路来。”这句话,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汤岗子派出所社区警务团队队员老陈常挂在嘴边。老陈是社区的老街坊,不久前,他就和团队共同化解了一起差点升级为肢体冲突的邻里矛盾。
“那天,巡逻队员在日常巡逻时,正巧遇到两户人家在楼下吵架,且吵得面红耳赤,还互相向对方扔杂物,场面特别混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陈记忆犹新。上前了解得知,原来,居民李女士家的空调外机安装在楼下王先生家窗户上方,运行时噪音较大,两人协商多次无果,矛盾越积越深。
接到巡逻队员的反馈后,社区警务团队立即启动“多元联调机制”。“我们先让巡逻队员稳住现场,避免冲突升级。”老陈告诉记者,随后团队请来退休老法官从法律角度分析,再让老邻居帮忙说情,最后让擅长维修的队员主动上门加装隔音棉。
“连续三天上门‘家访’,终于把疙瘩解开了。”老陈说,现在两户人家见面还能打招呼,“这就是‘警务主导+情理交融’的效果,矛盾化解在楼栋里,比啥都强。”
据了解,社区警务团队的职责涵盖安全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服务群众、宣传教育、信息收集与反馈等五大方面。队员们既是安全“警卫员”,也是纠纷“调解员”、群众“服务员”和法治“宣传员”,真正实现了“一员多能”。
“三级管理模式”确保问题解决
“暑期到了,宣传时要多给家长讲防溺水知识;重点排查老旧小区燃气安全……”在千山区东鞍山街道东西河村村委会,千山公安分局东鞍山派出所副所长李忠煜正在给社区警务团队队员“盘点”下周工作重点。
记者了解到,社区警务团队实行实人、实名、实数的动态管理,建立周通报、月研判、季总结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碰头会”,形成从社区警务团队队长到派出所副所长再到派出所所长层层递进的“三级管理模式”,确保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此外,按照《千山分局社区警务团队工作方案》,各社区警务团队也将根据队员表现调整人员,并对优秀队员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