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全国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近日,凤城市人民检察院以“数字检察”为抓手,在换届前精准打出“数据扫描+实地核查+机制护航”组合拳,在依法严查剥夺政治权利刑罚执行的同时,为换届选举织密监管“安全网”。
数字模型扫描
剥夺政治权利不是“纸上刑罚”,若执行不到位,就是对法律权威的“双重伤害”。在基层换届选举中,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员无权参加选举和被选举,若是监管失位,极可能出现“不该参选的人参选、不该投票的人投票”的乱象。
为精准“排雷”,凤城市检察院积极应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大数据模型平台,调取2020年以来辖区内近千条可能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的判决、户籍、监管等多维度数据,形成35名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人台账信息。通过“剥夺政治权利刑罚执行监督大数据”模型进行碰撞分析,很快,8条“监管异常”线索浮出水面——这些线索指向部分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员未被纳入监管,或监管措施流于形式的问题,拉响了换届选举前的“风险警报”。
实地核查攻坚
检察官们带着模型生成的“问题清单”,一头扎进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查户籍底册、核查监管台账、访村(社区)工作人员,对线索逐一核查。经调查发现:8名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员因信息传递“断档”、部门衔接“卡壳”等原因,未被公安机关纳入监管范围;另有部分人员虽被“挂名”监管,却未按要求提交定期报告,动态跟踪沦为“空转”。“若不及时监管,这些人员可能在换届选举中违规参与,造成‘破窗效应’。”参与调查的检察官说。
针对以上问题,凤城市检察院依法向相关部门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直陈“底数不清、信息不通、跟踪不力”三大症结,并提出“限期清零漏管人员、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细化动态跟踪标准”等整改要求,明确将整改情况纳入换届选举前重点督查事项。
协同共治长效
凤城市公安局迅速启动“清零行动”,对辖区所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员重新建档立卡,逐一告知《剥夺政治权利执行告知书》,并同步向村委会通报监管要求,切实将“监管执行到个人”落到实处。目前,8名人员已被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为推动监督成果从“个案整改”向“系统治理”深化,凤城市检察院与凤城市公安局会签了《剥夺政治权利执行工作协作意见》,建立“数据互通、定期会商、联合督查”长效机制,明确信息交换频次、联合检查流程等具体操作细则,从制度层面筑牢监管防线,全力防范类似问题反弹回潮。
从“数据扫描”揪问题,到“实地核查”促整改,再到“机制升级”防反弹,凤城市检察院以数字监督为抓手,用“数据铁笼”扎紧了刑罚执行篱笆,为基层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说:“换届选举有了大数据作保障,我们工作起来更加有信心和底气,村民也觉得更加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