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铁岭县蔡牛镇的村民李某来到镇综治中心讨要说法。原来,她和丈夫离婚后回到娘家,要求享受村民待遇,但是村委会以其已出嫁为由拒绝。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马上组织人员深入该村实地调查,发现李某离婚后确实无处可去,且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经与村两委班子多次协调,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表决,使李某重新享受了村民待遇。
这是铁岭县蔡牛镇综治中心发挥平台协调作用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微镜头。
铁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工作,把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列入2017年民生实事重点项目,纳入绩效考评。铁岭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郝建军要求,市综治办要强化顶层设计,规范综治中心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功能职责和工作制度,起草了《铁岭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同时,成立督导检查组,对8个县(市)区和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综治中心建设、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各督导检查组听取了各地落实情况,并就推进综治中心建设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目前,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调兵山市的县、乡两级成立了综治中心组织机构,完善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分工及职责任务。45个乡镇(街道)、333个村级综治中心已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近期,开原市对20个乡镇(街道)及57个试点村(社区)综治中心办公场所进行了提升改造。
完善精准服务
推动平安建设
采集地:开原市
6月6日,记者来到开原市综治中心采访时看到,一幢小楼门口挂着“开原市综治中心”的牌子,记者在一楼大厅看到,中心组织机构、工作职责都公示上墙,一目了然。
“我们注重以试点带全面、以局部带整体,因地制宜培育选树典型。对照建设标准,结合全市20个乡镇(街道)、283个村、18个社区的实际,选定八宝镇、庆云镇为我市二级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试点地区,每个乡镇(街道)选2个村(社区)为三级综治中心试点。目前,我市已经划分出二级网格20个、三级网格291个,基本实现三级网格100%全覆盖;市本级和20个乡镇(街道)、57个试点村(社区)综治中心全部建立完成并实行集中办公,网格化服务管理、分级负责的模式初步形成,运转正常。”开原市综治办主任张秋柱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介绍中心的情况。
在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任重正在电脑前处理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上报来的信息。“我们用红、黄两个颜色标注出矛盾处理的时效,重点矛盾重点处理。”任重指着电脑的黄色标注对记者解释说。
张秋柱告诉记者,综治中心采取日常排查、集中排查、重点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和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类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对本级无法解决的重大疑难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单位的纠纷,逐级上报,由上一级研判领导小组分析研判并落实责任单位、制定解决方案;市综治中心将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市研判领导小组和市委、市政府。
此外,综治中心定期开展治安形势分析,及时发布治安预警预报,落实治安防控措施。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工作网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逻活动,推广经济适用的物防技防手段,指导督促辖区单位参与区域联防、协防工作。
八宝镇村民王某准备建房,因地界问题和邻居发生纠纷,一时争执不下,眼看双方就要大打出手,镇综治中心通过网格员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情况后,马上派干部赶到现场,平息了纷争。之后,村干部连续几天耐心细致地为双方做工作,丈量宅基地、确定地界,摆事实讲道理,让本已剑拔弩张的两家重新握手言和,成功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房屋漏水了有人维修、老人生病了有人上门义诊、生活困难的居民有人帮扶……现在,这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都能及时得到解决,这全得益于综治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运用。家住开原市新城街道的李大爷感慨地说:“自从有了综治中心,大伙办事方便多了,大事小情都能办,既能问事、办事,还能了事,真正为咱们老百姓服务。”
“想对群众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才能做到精准服务。”张秋柱表示,“开原市综治中心的建设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探索,及时总结提高,力求各级综治中心上下协调更顺畅、指挥调度更有力、工作落实更到位,为推动平安开原建设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工作人员介绍信息处理情况
“综治中心+”模式打造平安家园
采集地:铁岭县
前不久,有村民向铁岭县公安局蔡牛镇派出所报案:自己的电动车在村便民市场被盗。
派出所民警立即到综治中心调出监控视频,发现当天早上7点,一名头戴黄色安全帽、手提红色袋子的男子把自己伪装成工地民工,在便民市场、水果摊等一带出没,一发现没有及时上锁的电动车,就会趁机下手,后来经过排查,当天就破了案。
“雪亮”入村提升百姓安全感
“我们从监控里看到可疑人物或者可疑车辆时,第一时间通知村综治中心治安巡防队赶到现场对可疑人进行盘问、调查。”负责此案的张民警表示,自从实施了“雪亮工程”,各行政村实现了视频监控探头全覆盖,村里的治安状况好了很多,老百姓的安全感有了大幅提升。
“以前,村里谁家丢了东西,只能自认倒霉。现在,哪户遭了小偷,村里进出了哪些陌生人,查一查监控系统,就能水落石出了。”村民杨大姐乐呵呵地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软件有了,硬件还得跟上。通过监控系统,将所有监控纳入显示大屏幕,实现信息共享,一旦村里发生案件,可实时取证,多部门联动。
蔡牛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近年来,累计投资60余万元,实施了“雪亮工程”,各行政村实现了视频监控探头全覆盖。建设了“1+25”,即一个镇级综治中心、25个村级综治中心。同时镇党委、政府将综治中心办公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保障综治中心工作高效运转。
“专家会诊”让矛盾不出村
近日,记者来到了蔡牛镇综治中心,在中心看到,内设有“五室一厅两站”,整合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法庭等部门集中办公。在中心大厅,矛盾纠纷化解领导责任制、镇副科级领导干部接访制度、领导包案等十三项工作制度公示上墙。每天确保至少一位副科级领导在综治中心接待来访群众。
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对于群众反映的单一性问题,按照职能交由所属部门单独处理;遇有复合、复杂、重大、疑难问题,则召集中心内各部门人员实行“专家会诊”,联合处理。
据记者了解,蔡牛镇综治中心创新管理模式,一是包村包校“1+1+N”工作模式,即1名综治中心成员、1名法治副书记或1名法治副校长、N个群众代表,负责所包村、校的普法活动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二是在村综治中心试行“2+1”网格化管理,“2+1”即建立村综治小区、综治小组和治安巡防队。负责排查上报各类不稳定信息、防火、防盗及公共安全巡逻。
蔡牛镇综治中心成立后,运作机制成效明显,累计成功化解信访积案26起,解决群众合理诉求81 起,接待上访群众300余人次。法治副书记、副校长参与组织大型普法活动15次,给村民讲法治课90场,累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55起。
在蔡牛镇党委政府及各综治委成员单位的努力下,镇综治中心信访案件办结率达99%以上,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1%,群众安全感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