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沈阳市大东区为社区服务“强筋壮骨”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李滢乐 | 发布时间: 2017-06-12 13:42
  社区,一直是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何为社区服务“强筋壮骨”,让群众不出社区办百事儿,这是沈阳市大东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而“提高居民幸福度和满意度”一直是沈阳市大东区打造平安社区的宗旨。
 
  今年以来,根据《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的指导意见》,大东区在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中,也将推进社区平安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效能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于是,在社区和百姓的共同缔造下,社区变成了幸福的家。
 

民强社区商圈自治理事会召开代表大会
 
  创新社区服务方式
  提升居民满意指数
 
  为提高社区为民服务效率,沈阳市大东区推行了“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多样化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为提升社区服务意识,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解决居民由于时间关系到社区办事难的问题,沈阳市大东区自2016年10月起,全区社区实行“错时服务制”。在社区正常工作时间外,每天安排2名以上社区工作者实行错时服务制,确保每个错时服务时段都有工作人员在岗。这种贴心的人性化服务,解决了“上班时间同步”的矛盾,提高了社区的服务效率,方便了社区居民办事。
 
  社区居民如果在工作时间不能到社区办理事务,可以通过社区电话或互联网,包括使用社区QQ群、沈阳新社区微信平台、电子邮箱等不同形式,向社区前台工作人员预约时间(包括节假日、双休日)办理,社区工作人员会在预约的时间内及时办理预约事项,真正实现了“全天候服务,让社区服务没有死角”。社区办公24小时“不打烊”,居民一个电话就能预约一对一的“私人订制”服务。
 
  空巢老人、残疾人、行动不方便等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心、人们的关爱。针对辖区内年龄偏大、身体健康状况差、行动不便的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办理事务,让他们“不离家、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关心和关爱。同时,社区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即可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真正实现了“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的服务理念。
 
  社区还设立了“代办服务窗口”和代办服务电话,从“让居民跑腿”变为“替居民跑腿”。包括办理老年优待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申办及低保相关事宜、个体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理及群众需要咨询的事项等。甚至社区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即可受理“代办”事项,并帮居民“跑腿”办理,使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到快捷便利的代办服务。
 
  多样化服务的推行,将使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细心、贴心、诚心的服务,从而大大提升了居民满意指数。
 
  创建商圈自治理事会
  缔造绿色文明幸福路
 
  为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吸引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共同打造当家做主的“舒心”家园,沈阳市大东区小东街道民强社区由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民强商圈自治理事会。
 
  为了确保商家的覆盖面,民强社区在社区书记带领下,发动社区干部和党员、群众骨干,用不到一周的时间走访了辖区内房产公司、餐饮企业、超市、五金日杂、幼儿园、物业公司、美发店、琴行等40余户商家,向他们宣传“幸福家园共同缔造”的核心理念和“五心大东”的内涵,并表达了想成立商圈自治理事会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各商家的积极支持。
 
  民强社区商圈自治理事会成立后,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推选出了理事会会长、秘书长等,辖区内48家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商户均已加入,并制定了《民强商圈自治理事会公约》。
 
  为了有效解决烧烤行业大气污染和影响市容市貌问题,民强商圈自治理事会在社区党委带领下,以党员和缔造骨干为主体,组织开展了“露天烧烤外摆自治行动”。理事会郝副会长带头出资6500元率先引进并安装了“环保无烟烧烤炉具”。试用了一段时间后,理事会便组织辖区烧烤店老板来到店内参观学习。郝副会长现场演示了此款“环保无烟烧烤炉具”的使用,它可以净化97%的油烟,是中国环境保护认证产品。通过这次参观,其他烧烤店老板也认识到“环保无烟烧烤炉具”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表示也会尽快安装该炉具,相应国家号召。
 
  在民强商圈自治理事会带领号召下,社区各商户积极参与到共同缔造中来,新家园水果超市出资2000元制作“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的牌匾,睿夫琴行出资150元为所在楼院更换楼道灯,海东动漫社赞助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礼品,WB新发艺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剪发、为90岁以上老人上门理发。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社区也竭尽全力为理事会的各成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新家园超市自来水爆裂,社区立即联系大东自来水公司进行维修;乔家面馆下水堵塞,社区第一时间联系四建公司进行疏通,最大限度地减少商家的营业损失;小郝串店办理营业执照,由于原法人代表在外地,社区联系区工商局后,主动上门办照,为此,小郝串店代表全体商户向社区赠送锦旗一面。
 
  通过民强商圈自治理事会,进一步密切社区、居民和商户间的联系,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进一步凝聚合力,汇集多方资源共建美好家园,形成了一条社区治理新路径。
 
  社区、百姓缔造
  幸福大东家园
 
  沈阳市大东区上园街道高教社区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增强社区服务能力,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激发各方参与,形成共同缔造合力,塑造共同精神。
 
  如何增强居民和社区之间的凝聚力,高教社区通过网格员、单元长到邻居家串门聊天、建立微信互动群的方式,发动居民参与到共同缔造中来。
 
  目前高教社区已经建立了十分钟学习圈、党员之家、商户联盟、工会之家、社区讲堂、青年之家、楼栋单元长、志愿者服务队、管家大姐、明易学堂10个微信群。
 
  例如,十分钟学习圈微信群有社区教授、律师、讲师、居民等88名成员,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只有十几岁。每天大家从早上相互问候开始,到讲党史故事、如何带团队、小故事大道理、缔造新闻、居民学习心得等开展频繁互动,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正能量。
 
  高教社区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房前屋后的实事做起,按照群众的真实意愿解决群众的真实需要。
 
  有居民提出“大盘子一条街”扰民问题,高教社区和楼栋长对商户走访十余次,成立商户联盟,并组织召开3次协商议事会议,最终签订协议,由商户出资将排污设备封闭在阳台内,居民出资出力粉刷楼道,物业清理居民门前路面外墙电线。居民提出沈大小区内没有活动室,高教社区召集居民召开3次座谈会,并对沈大小区711户居民进行入户问卷征询意见,60%以上居民同意将旧自行车库改建成活动室,但部分居民对车库上方修建阳台、加高有意见,社区居民汪老师提出成立小区管委会专题研究、讨论,并提出弧形顶设计的想法以解决居民反馈的意见。这种先征询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协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去做项目的方式,激发了群众对社区协商共治的兴趣,真正实现了让百姓共同参与。
 
  为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高教社区还聘请了15位“管家大姐”成立志愿服务队,其中有乒乓球教练、吉特巴舞蹈老师、律师、手工制作、家政服务等,引起了居民们的兴趣和共鸣。“管家大姐”们带动更多热心的妇女同胞,积极参与社区幸福家园建设。
 
  高教社区还组织了社区讲堂传统文化课活动,由沈阳市孔学会教师、大东区政协委员张国明老师亲自授课,张老师主要围绕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人文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文化相结合,通过典故或小故事生动讲解课程,此活动一坚持就是两年。
 
  张老师还组建了一个有499人的明易学堂微信群,每晚8点准时为群里朋友讲解传统文化,课前由讲堂学员自己先讲生活小窍门、健康常识、老年人运动、手工制作等内容,居民们自己讲,大家愿意听,并且主动来,听后有所感悟、得到提高,弘扬家文化,传递正能量,通过社区讲堂,激发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